實際上,大陸方面對馬英九不滿,早就有之。儘管他在就職後承認“九二共識”,恢復兩岸協商並簽署了二十一項協議,但卻又對兩岸關係發展踏煞車,委任曾經在台聯黨“不分區立委任上阻擾兩岸交流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他以“不統不獨不武”,拒絕恢復《國統綱領》及“國統會”來表達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內心。而在去年以來,明知大陸反對在國際場合實現“習馬會”,卻調動一切輿論工具,鼓吹在“APEC”進行“習馬會”,既是製造“兩個中國”,也是要搶奪習近平主持國際活動的光芒。此外,不但是將被北京視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功的連戰、吳伯雄、江丙坤等打入冷宮,而且還把積極而又適切推動“習馬會”的張顯耀打成“共諜”。
更難以容忍的是,馬英九在“雙十講話”中,除了重申“不統、不獨、不武之外,還大談台灣的“憲政民主”,並歪曲鄧小平的談話內容,“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不但是抽掉了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且還塞進了鄧小平在這句名言中並沒有的“普選特首”。因此,就連台灣地區的學者,也嗅出馬英九這番話的某些“特殊”味道,認為這是回應習近平在會見台灣“統派”團體時重提“一國兩制”,並顯然與習近平作了一次小小的“決裂”。
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馬英九對破壞民主與法治的“公民抗爭”行為,是抱持雙重標準,自相矛盾。在今年三、四月間“太陽花學運”發生時,馬英九是厲聲譴責;而對香港發生的在性質是也是挑戰法治原則的“公民抗命”活動,並也是佔據公共地方,妨礙更多市民的生活及經營,因而被台灣政媒兩界形容為“港版太陽花”的“佔中”,馬英九卻是反過來持抱肯定以至是讚揚的態度。這種“雙重標準”,在北京的眼中,確實是難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