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新炎黃聯盟——兩岸關系的中華文化新設計!
http://www.CRNTT.tw   2014-10-14 10:14:18
              
  五千年的文明跨越,從炎黃聯盟到“新炎黃聯盟”
  
  上文我們提到中華獨特的民族性,諸如愛好和平,追求統一等等,那麼這種民族性來源於哪裡,中華文化的偉大先進性究意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發展創新運用(到國家統一等)各個方面。比如中國人有幾個口頭禪,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其中都涉及到我們兩個偉大祖先,炎帝與黃帝,他們當年建立了炎黃聯盟,保持了中華民族血脈與文化的傳承,他們的豐功偉績後世要永遠銘記,他們統一中華的經驗也成為本人倡導”新炎黃聯盟”,”以中華文化和合兩岸,中道思想統一中國”的直接源泉。

  根據《史記》以及本人尚未正式出版的著作《一國兩制重大發展——大中華/新炎黃聯盟總論》一書中的相關研究-第三篇第一章-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的開篇,為我們記錄了上古時期“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神奇瑰麗的畫面: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以上對於阪泉之戰的論述非常新穎。但是由於同樣只是一個“傳說”,無法真實考證。如果能够有進一步考證能够證實當時的“炎帝”“黃帝”兩大部落不是發生了戰爭而是真正的融合,或者真正是如中國古代政治文明所言的“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然連“遠人”都是要“以德服人”,更何況本為自家兄弟的“炎黃”兩族呢?!

  綜上所述,我個人對“炎黃聯盟”的分析如下:我們從炎黃字意分析,炎的意思為“火”而黃的意思為“土“,根據中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學說“火生土”,也就是炎帝部落炎帝始祖在前乃至為母體,炎帝部落雖然衰落,但是“火生土”就誕生了新的黃帝部落,我們結合司馬遷的記載“神農衰退”分析,似乎神農與炎帝本為一體,也可以說神農是更加久遠的先祖,後來分為直系的炎帝和旁系的黃帝兩個主要的分支,但是到了後來,直系的炎帝部落衰退了,而旁系的黃帝部落反而更加興旺,但是最後兩個部落還是聯盟聯合了而產生了所謂“炎黃子孫”的美好結局,“炎”還是在前而“黃”依然在後!----我這一“新觀點”當然是我個人結合《史記》等論述作出的一個“現代化的判斷和猜想”!----但是也有其歷史典籍的依據,即1、雖然司馬遷本人把“神農”與“炎帝”分開論述,似乎是兩個不同的人名或者部落名稱,但是并沒有明確指出兩者之間的關系。2、中華民族多義詞通用詞很多,後來有很多研究認為神農與炎帝本是一體,有所謂“神農氏炎帝”之說即神農為祖先而炎帝為當時的神農部落首領!3、無論炎帝與神農是否一體,有一點毫無置疑,依據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神農為木,“木生火”為炎帝,然後“火生土”為黃帝,據此也可以說炎帝部落(或其先祖)孕育誕生了黃帝部落。4、關於歷史傳說的炎黃之爭,我更認可《黃帝四經》本身的記載“昔者黃宗質始好信,作自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後參,左參右參,踐位履三,是以能為天下宗”,“踐位履三”也就是黃帝同樣履行了“三推三讓”當時的“法定繼承程序”之後,才被神農先祖禪讓、民主推舉為新的領導人,而當時(直接繼承人的)炎帝可能不很服氣,兩人或說炎黃兩大部族之間也發生過一些摩擦,但是應該非常有限。因為從後世記載阪泉之戰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史籍中。公元前636年由於內亂周王出奔於鄭國,次年狐偃建議晉文公“求諸侯,莫如勤王”。晉文公使蔔偃蔔之,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阪泉之戰”既然被認為是吉兆,當然不是死傷慘痛的大凶戰爭了!最後5、為什麼我說炎黃即使摩擦也有限,這是因為炎黃聯盟誕生以後就共同應對了一件最大的挑戰“蚩尤叛亂”和“涿鹿之戰”,“涿鹿之戰”其規模和死傷就非常慘痛了,炎黃聯手經歷幾次惡戰才最終獲勝!由此可見炎黃聯盟本身的團結和鞏固。當然,也從許正是通過聯合對付蚩尤叛亂才化解了矛盾鞏固了聯盟,總而言之“炎黃聯盟”“炎黃子孫”從此正式登上中華民族的歷史舞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