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伯來大學的校園內,隨處可見愛因斯坦畫像。(中評社記者 楊犇堯攝) |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記者 楊犇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是以色列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包括阿里埃勒•沙龍在內的4位以色列總理是希伯來大學校友,在近十年中,有5位該校畢業生獲得了諾貝爾獎。近日,中評社記者走訪了希大位於斯科普斯山的老校區。
希伯來大學在耶路撒冷擁有三個校區,另外在特拉維夫周邊城市雷霍伏特也設有校區。其中斯科普斯山老校區位於東耶魯撒冷的東北部,需要坐電車抵彈藥山站(Ammunition Hill)再轉大巴至山頂到達,該校區為希伯來大學法學院、文學院和社會科學院所在地。
老校區內能俯瞰東耶路撒冷全景,校園內環境優美、安靜,猶太人與阿拉伯學生和諧相處,偶爾也能見到亞洲人的面孔,大學飯堂內設有日本壽司店,據瞭解,壽司和中餐對於當地人是一項技術活兒,而通過記者嘗試後發現,猶太人對東方廚藝的掌握能力尚佳。
貓,是希伯來大學的一道風景線,無論室內還是室外,貓的身影無處不在。希伯來大學裡的貓看上去怡然自得,似乎它們才是校園的主人,它們見人後會主動上來親近,甚至會跳在人的身上躺下,讓你脫身不能。
校園內有很多愛因斯坦的畫像,畫像不盡然是嚴肅的照片,它們包括愛因斯坦騎著自行車、拉著小提琴抑或是做著鬼臉的詼諧表情。
據瞭解,建立一所猶太人的大學是19世紀末錫安主義運動最重要的規劃之一,希伯來大學奠基於1918年,第一屆校董包括有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哈伊姆•魏茨曼等聞名世界的猶太人,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因大批猶太人在歐洲遭受歧視和迫害,希大的規模得到迅速擴大。
戰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戰爭,而希大所在的彈藥山屬於巴勒斯坦掌控的東耶路撒冷範圍,這使得它被迫與猶太人控制區分離,成為一座“孤島”,校方不得不放棄老校區,在西耶路撒冷開闢新的校園。
1967年,東、西耶路撒冷再獲統一,希大結束流亡生涯,老校區得以回歸,並至今作為大學主的校區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