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7日電/中國人比較特別,總要等到過完舊曆年,這一年似乎才真正開始。不過翻到“甲午”這輪天幹地支,對於中國人來說,卻又多少夾帶了不甚太平的想像。因為一百二十年前的教訓,它代表著某種“清算”、“消長”的意味,新舊勢力在這裡跨過了致命的剪刀叉。對於既有權力的掌握者來說,當然是臨深履薄、惕厲敬謹,會來得好一些。
中央日報“透視集”專欄文章指出,這一年,台灣政壇的頭等大事,自非七合一選舉莫屬。從“中央”到地方,無異是重新洗牌的一場大對決。朝野兩黨,如果誰能分出個你死我活的勝敗,不止能控有各級行政權,也等於拿到了下屆總統大位的入場券。勝出的候選人、操盤者,將決定接下來台灣政治的大方向,可說是未來六年、十年政治版圖的季前賽,清算、消長的意義,不言可喻。
由於近兩年,台灣經濟成長不如人意,執政者的民眾滿意度,也一直低迷不振,使得在野黨的選戰勢頭,仿彿有提升的趨向。只是在對於“權力角逐”的認知之外,朝野兩黨對於台灣未來的“責任”,到底負起了多少,其實才屬這場勝敗的關鍵所在。所謂“責任”,最簡單的,例如政治人才的發掘,兩黨能否推出叫好又叫座的新面孔,來符合求新求變的民意訴求?還是基於“打安全牌”的心理,以“維穩”勝選為優先考量,阻扼了清算、消長的可能性?於今觀之,顯然後者的傾向,是已經發生了。
所以執政者固然民調不高,在野者也未能塑造出“換人做做看”的氛圍或衝勁。光看在野黨那幾個“天王”,到眼下都還在玩“內鬥內行”的派系遊戲,就算他們能夠在甲午年的這場大選戰裡,佔到什麼樣的便宜,對於不死不活久矣的台灣政治,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多大的格局?唉!民調也該做一做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