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成藥改名是個系統工程
http://www.CRNTT.tw   2017-01-19 15:19:17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為進一步規範中成藥的命名,起草了《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指出,除沿襲“避免重名”等原則外,中成藥名稱中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及企業名稱,同時“寶”“靈”“精”“速效”等字眼也不予使用。

  《意見》甫一出台,便有網友嘲諷:“風油精也不能再叫精了。”其實平心靜氣地將意見通讀下來,便能明白食藥監總局的初衷是好的。中成藥與西藥不同,後者往往以具體的化學成分名作為藥名,而中成藥因長期習慣使然,藥名中除了指明必要的成分外,常會添加一些惹人聯想的詞匯,對不熟悉藥品性質的人來說,機械地憑藥名擇藥的確相當危險。為此,《意見》明確規定“避免暗示、誇大療效”,特別是要“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名稱中含降糖、降壓、降脂、消炎、防癌等字樣。”

  初衷雖好,然而由於未充分認識到“藥品改名是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這一事實,《意見》受到不少人的質疑。許多中成藥藥名雖然不盡符合《意見》規定,但由於其使用極為廣泛、口碑甚好,消費者已對其產生很強依賴,如“風油精”“雲南白藥”等,人們選擇這些藥品并非盲目地受名字蠱惑,而是基於以往使用經驗、出於對產品功效的信任。這說明,當一種藥品產生足够強大的品牌效應時,并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太多不理性的影響。如果習以為常的藥品在一夜之間統統改了名字,非但不能保護消費者利益,反而會使大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最大的意見來自藥企。《意見》指出藥名不符合規定的中成藥達到5000多種,如此龐大的數目,背後要牽扯到多少企業呢?一種藥品從研發到最終進入市場,所經歷的認證環節相當繁雜。雖然藥品性質、成分不變,可一旦更名,企業便需重新申請專利,為其申領“身份證”。為了增強新產品的知名度,藥企還需耗費巨資,推銷、打廣告、尋找合作商家等。也就是說,一旦更名,上述程序都得重走一遍,盡管最終消費者購買到的藥品成分壓根未發生變化,可改了名的藥注定要經歷新一輪出生和死亡。重複程序意味著龐大的開支和巨大的浪費,因為粘貼著舊藥名的包裝紙、廣告宣傳單、器皿等都要銷毀。一紙令下更改藥名,表面上風平浪靜,藥品市場卻早已風起雲湧。或許有人要問:如果照顧藥企利益,那麼部分中成藥名字存在欺騙、蠱惑傾向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如同我們不會馬虎大意到相信風油精就是“天地精華”一般,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恐怕不是單純的藥品名字,而是背後無所不用其極的宣傳。也就是說,中成藥被人為拔高功效,其根源在於藥企等做了不實宣傳,畢竟中成藥的名字天然帶有模糊性,即如《意見》倍加推崇的“玉屏風散”“月華丸”“更衣丸”等,在不解其意者看來,同樣極容易引發誇張的聯想。所以與其僅僅盯住取名這一環節,不如將不正當競爭、非法營銷的行為作為打擊對象更有效。

  中成藥改名不只是簡單的“改名”,背後牽扯到的複雜關系也不是一紙《意見》所能熨平的,幸而其尚處於征求意見階段,希望文件制定者能把意見聽進去,劃清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能够解決的問題兩者間的界限,量力而行。(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施經)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