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記者 李仕奇編譯報道)亞洲各國近年來紛紛啟動了改革的進程,以應對全球通縮、需求減少以及國內結構不均衡等問題。那麼這些改革現在的效果如何呢?美國彭博社專欄作家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撰文表示,莫迪的改革多是小修小補,不過他把印度經濟的勢頭扭轉過來,有望實現8%的增速;而習近平面臨的改革局面最為嚴峻,他抑制過度借貸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在地方債和國企等方面還要繼續努力;而安倍經濟學的進展則只是剛剛好及格。全文編譯如下:
自從印度總理莫迪在一年前上台後,筆者開始留意到,亞洲最大的幾個經濟體都突然開始進行經濟改革。除莫迪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揆安倍晉三都承諾會推行大變革。那麼這些改革進行得怎麼樣了,亞洲的“改革軸心”會成型嗎?
情況可能聽不太樂觀。香港匯豐的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認為,“亞洲各國的改革進程都非常緩慢”。儘管習近平、莫迪和安倍都明白各自國家的主要問題,但相應的政策大部分停留在口頭上,甚少付諸實踐。以下是各國的狀況分析:
莫迪改革:自從去年五月當選以來,莫迪就很少在議會取得重大勝利,他所在的人民黨經常被印度繁雜的日常管理事務包圍著。莫迪的宏偉計畫——設立全國性銷售稅,並解放像零售這樣的關鍵行業——全都被小範圍的進展所取代,例如減少企業的繁文縟節、開放國防工業外資限制,以及鼓勵窮人開辦保險和銀行賬戶。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在莫迪當選後曾預測印度會實行“里根-撒切爾式的(Reagan-Thatcher)新自由主義經濟”,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卻是相距甚遠。
儘管如此,如果單從結果上來看,莫迪取得的成績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兩年前,印度經濟狀況似乎朝著“垃圾級別”(junk status)邁進。但時至今日,它卻有望實現8%的GDP增速。這為莫迪推行未來的改革帶來了好的勢頭,把印度打造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經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