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過程中,廣大產業工人發揮了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作用。奮進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製造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充分激發產業工人的創新創造熱情。
近年來,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綜合素質持續提升,創新創造成果層出不窮。目前,我國多個領域仍面臨技術“卡脖子”,迫切需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但產業工人隊伍還存在技能素質總體不高、結構不合理、技術工人總量不足、勞動生產率不高等問題。因此,需要完善制度體系、創新政策措施,著力培育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發揮他們在技術創新中的主力軍作用。
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
一是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靶向”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創新校企融合方式,根據企業實際用工需求,動態調整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及招生計畫,引導企業投入資金、師資、技術標準,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把辦學延伸至產業園區。針對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設置對口教育體系,“靶向”培養高技能人才。
二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打造“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實行專業共建、教材共編、人才共育等深度合作,校企人員互聘共用、雙向任職、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及專業建設,構建生源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就業鏈和成果轉化鏈的系統化職業教育。
三是優化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改革傳統課堂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校建立企業培訓基地,企業建立學校實習基地,抓好學生實操和技術創新能力;依托職業教育國家級“學分銀行”,對各職業教育理論類、創新類等課程賦分評優,劃分各類課程水平,納入職業技能與專業技術等級評定範疇,提升創新能力。
鼓勵企業承擔主體責任
一是依托企業建設一批產業工人技能實訓基地。引導企業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安全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在崗培訓力度,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
二是深化創新創效活動。鼓勵企業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廣泛開展先進操作法總結命名推廣、職工創新大賽、創新成果評選轉化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