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勃·迪倫博物館(來源:網絡) |
做自己:不斷顛覆音樂 顛覆自己
不過,鮑勃•迪倫並不想一直做“美國的魯迅”,他要做自己。外媒評價稱,迪倫是這樣一位藝術家,他總可以從俗套中脫穎而出,從那些外界附加給他的音樂流派定義中解放自我。他唱的了民謠,玩得動搖滾,但又不想被形式束縛。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曾說,迪倫代表著傳統,同時又在過去的54年裡,不斷地創新。對他來說,似乎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當他被定義為民謠和民權運動的偶像時,他可以帶著電吉他和搖滾樂隊出場,全然不在意民謠粉絲們的噓聲和抗議。
從上世紀60年代就成名的這位歌壇老將始終讓歌迷難以捉摸,很多粉絲都拿他像“謎”一般地敬畏。他因為崇拜威爾斯詩人狄倫而改名鮑勃•迪倫;他的演唱會開場永遠只有一句話,“先生們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鮑勃•迪倫”。
他至今依然活躍在樂壇,還“跨界”涉足詩歌、繪畫、電影、雕塑等領域,更神奇的是,他跨界拿獎拿到手軟。迪倫曾獲過11次格萊美獎,拿過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還拿過普利策獎和金球獎,獲得總統自由勛章,如今又摘下諾貝爾文學獎。
鮑勃•迪倫曾說過,“我活在自己的夢中,我沒有真正地活在現實世界中”。可以說,這是一位神奇而又偉大的歌手。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來源:華夏經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