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興勤儉節約之風
http://www.CRNTT.tw   2020-08-15 09:11:36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俗話說,人無儉不立。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左傳》有言:“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在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價值觀裡,儉樸不僅是一種行為方式,更是一種大的德行,是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因為一個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是一個自知、自律、自省的人。今天我們提倡節約,不僅是要倡導一種健康適度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讓人們在厲行節約中涵養“恒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去除驕奢淫逸的不良之風,在舉手投足間展現深植於心的素養,去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浪費還是節約,這看似是個人的行為選擇,卻照鑒著一個社會的文明品質。現實中,一些人缺乏節約意識,有意無意地浪費糧食、糟蹋糧食,一些人愛面子、講排場,不同程度地過度消費、攀比鋪張,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這些都與社會文明背道而馳。文明,在於“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識,在於敬畏自然、尊重勞動的自律自覺,在於重視公共利益的價值尺度……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勞,進而感恩大自然的饋贈和勞動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道理,所以盡己所能減少浪費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種敬畏自然、尊重勞動、顧及群體的價值選擇,值得我們提倡和堅守。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對於國家來說,提倡勤儉節約之風,也要增強危機意識、賡續艱苦奮鬥精神。今天,我們擁有的這份“家底”,是幾代人篳路藍縷、拼搏奮鬥才攢下的,決不能在揮霍浪費中白白斷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因為無論是面對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的現實國情,還是面對宏偉的奮鬥目標、複雜的內外環境,都需要我們時刻葆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儉節約的作風。“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點資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才能擁有抵禦風險的深厚底氣、迎戰困難的強大力量。

  勤儉節約,是個人涵養優良品德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有效途徑。環顧我們身邊,“舌尖上的浪費”現象雖然有所改觀,但一些地方餐飲浪費仍然存在,光怪陸離的“消費主義”盛行,一些人陷入“揮霍浪費”“透支消費”的怪圈,這顯然與我們所需要、所期待的社會風尚大相徑庭。“習慣之初如蛛絲,習慣之成如繩索”,如果任由鋪張浪費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成為在全社會蔓延的不良之風,就有可能積習難改、積重難返。當此之時,我們有必要重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深刻意義,讓更多人自省自勵、引為鏡鑒。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需要我們每個人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付諸實踐、見諸行動,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讓“克勤克儉”“戒奢以儉”的價值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來源:人民日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