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業強國究竟要“強”在哪
http://www.CRNTT.tw   2023-01-24 08:48:46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是我們黨第一次鄭重提出建設農業強國,必將對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產生重大影響。那麼,什麼是農業強國?如何認識農業強國的本質特徵?農業強國究竟要“強”在哪?
  
  目前,關於農業強國特徵的一般性描述和討論,側重於生產效率和競爭力角度,如認為農業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可稱其為農業強國。然而,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而言,農業強就不僅僅是一個效率或競爭力概念,而是一個發展與安全、效率與公平相統一的概念。農業強國不僅表現為農業自身強,而且體現為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支撐能力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既有現代化農業強國的一般特徵,也存在由自身內外部條件產生的特定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農產品供需動態匹配能力強、農業價值創造和分享能力強、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能力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
  
  農業強國之強,首先是與農業產出能力強以及供需適配性高聯繫在一起的,這本質上是以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作為支撐的農產品供需總量平衡和結構匹配能力。超大規模人口、超大規模農產品需求的現實,決定我們必須立足國內解決14億多人吃飯問題。為此,農業強不強,首先要看農業綜合產出能力強不強,能不能主要依靠自身保障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如果在吃飯這一基本問題上還受制於人,肯定談不上是農業強國。世界範圍內,真正的農業強國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同時,如果只是農業產出能力強,而供給體系對需求變化缺乏適應性和靈活性,不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升級化、多樣化需求,這樣的農業也不能稱得上是強大的農業。基於此,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必然要建立在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優化的農業產業結構、完善的農業產業體系基礎上。
  
  除了產出能力強,農業強國的農業價值創造和分享能力也要強。農業勞動生產率高、價值增值能力強,是世界農業強國的核心表現。這些國家人均產出效率、綜合效益等主要指標往往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農業普遍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特點。強大的農業價值創造能力,取決於高水平農業科技、現代化物質裝備支撐,科技成為價值創造的源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離不開科技創新驅動。與此同時,“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這決定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必然不同於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邏輯,目標旨向是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由此,衡量農業強不強,還要看對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能力強不強,農民能不能充分參與並分享農業強國建設帶來的好處。
  
  同時,我國作為一個大國,農業強國建設與小國相比有著不同特點。從全球來看,凡是建成農業強國、同時又有較大經濟體量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都很強。這些國家農業之強,不僅體現為本國農產品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強,同時也表現為具備維護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安全、供給全球農業公共產品、制定農業國際規則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擁有一批具有產業鏈整合能力的跨國農業企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必須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全球農業資源配置能力,鍛造更具韌性的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從而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更加高效地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此外,不能長期存續的農業必然不是現代農業,農業強國的農業一定是可持續發展的。這可以分兩個層面來理解。從狹義角度來說,體現為資源環境可以承載農業的長期持續發展。農業發展不以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農業生產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能夠有機耦合,農業資源利用率較高;或者是能夠以較低的資源代價取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並保持可持續增長。從更廣泛角度來看,則體現為農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內生能力,包括勞動力、技術、資本、數據等要素能夠優化組合配置,以及政府對農業的合理支持、有效干預和高效制度供給等,從而使農業產出效率能夠長期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進而實現農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塗聖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