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空間,提升台灣問題能見度的重要舉措
台駐外機構和駐台外國機構積極將文化作為工具手段,致力於塑造一個“多元、包容、匯流、自省、謙遜”的“台灣品牌”與“台灣形象”。同時,積極尋求國際社會對“文化台獨”立場的支持與同情。
一方面,台灣積極通過駐台外國機構和台駐外機構與其他國家簽訂文化協議,涉及文化專項、教育合作、技術合作等多個方面,⑬積極樹立包括維護“和平、民主、人權、人道關懷”及永續發展等普世價值、善盡國際責任及義務等地區形象。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當局積極通過駐外機構向疫情重災區國家捐贈口罩和個人防護裝備,獲得國際媒體的贊譽,用以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另一方面,這些機構在提升台灣文化國際地位與可見度的過程中,積極尋求國際社會對台獨的支持。如台灣當局通過台北駐美經濟文化代表向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美國進步中心、新美國安全中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和哈德遜研究所提供資助,促使其向美國決策層建言,制定有利於民進黨當局的“外交政策”。這些智庫長期替民進黨當局游說美國決策者,為台獨勢力提供更多的保護傘。近期,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更是發布智庫報告《美國須幫助台灣強化國際話語權》,幫助民進黨當局擴展所謂的“文化空間”。⑭
三、台駐外機構與駐台外國機構的深層影響
台駐外機構與駐台外國機構之間展開的“準外交”互動,無疑加劇了台海局勢的緊張和不穩定,不僅干擾了中國統一大業的推進,更在某種程度上被用作遏制中國發展、圍堵中國的戰略手段。
(一)模糊一個中國原則,阻撓中國統一事業
在台駐外機構與駐台外國機構的攪局之下,與中國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的邦交國恐有偏離一個中國原則的風險。這種偏離為台灣的“政治台獨”“經濟台獨”以及“文化台獨”提供了潛在的溫床,嚴重阻撓中國的統一事業。
在政治台獨方面,通過密集的高層互訪構建更為緊密的政治聯繫,以表示對台灣的聲援。具體而言,新上任的台駐外機構和駐台外國機構官員,在履職後迅速展開一系列訪問活動。如美國在台協會新任處長上任後,多次拜會台灣當局領導人及縣市長,強調“美台關係”的深化。⑮同時,在台駐外機構與駐台外國機構的協調下,非“邦交國”高官頻頻竄訪台灣,如美國、法國、英國、捷克、立陶宛、瑞典、比利時等國高官竄台,這類不符合一個中國原則的訪問,無疑是為台灣當局謀求台獨撑腰。
在經濟台獨方面,通過將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嵌入“印太經濟框架”,加強經濟聯繫來表示對台灣的經濟支持。數據顯示,2023年前9個月,台灣企業在東南亞和印度的投資達到43億美元,而同期對大陸的投資則大幅下降至12.6億美元,逐漸減少了對大陸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陸統一台灣的經濟“籌碼”。⑯
在文化台獨方面,駐台外國機構為美西方對台灣的文化滲透提供了土壤。在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的共同擾動下,“親中、統一”在台灣島內已是政治不正確,也是國民黨急於摘掉的帽子。當前,島內掀起的“本土化”浪潮顯然已經演變為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去中國化”運動。僅2.4%的島內民衆把“中國人”當作唯一身份,反而對日本、美國等國的依賴感更深。雖然島內民衆自俄烏衝突以來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但仍有34.5%的民衆信任美國,更有43.1%的民衆寄希望於日本。⑰這種文化滲透的深入程度,無疑加劇了台灣的文化台獨立場。
(二)勾連外部勢力挑釁,充當美西方“抗中尖兵”
民進黨當局通過台駐外機構和駐台外國機構,翹首期盼加入具有明顯遏制中國的美西方戰略,扮演美西方“抗中尖兵”。特別是在印太地區這一全球戰略要地,台灣試圖將自己定位為美西方陣營的“主要區域夥伴”,主動嵌入美國印太安全框架,引頸期盼加入CPTTP等跨國貿易組織和協定等,謀求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和政治地位。
為了加強與美西方的戰略聯繫,民進黨當局主動嵌入美國的印太安全框架。這不僅意味著在經濟、文化等非敏感領域,台灣與美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更在軍事、政治等敏感領域尋求深度的戰略合作。特別是近期,美國衆議院通過了《2025年國防授權法案》,積極武裝台灣,讓台獨“以武拒統”的計畫落到實處。這種全面合作的態勢,無疑加劇了台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此外,民進黨當局還熱切期望能够加入諸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跨國貿易組織和協定,旨在通過參與多邊貿易機制,進一步拓展其國際經濟合作空間,增強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然而,這種經濟上的“脫鈎”趨勢,無疑將加劇兩岸經濟的分隔,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構成潛在的威脅。
(三)提升台灣問題熱度,架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合圍
在加劇台灣問題國際化的進程中,民進黨當局通過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所在地瑞士設立的代表團等駐外機構,刻意炒作“重返世界衛生組織”的噱頭,架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合圍。自1997年起,台灣嘗試以不同名義重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世界衛生大會,到今年2024年已經連續“造勢”27年。近年來,國際社會對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支援聲量也越來越高。
此前,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這一議題已為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所“關注”。各國行政機關、立法部門、跨國議會組織及逾3700名政要、議員等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美國。今年世界衛生大會召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稱,美國強烈鼓勵世界衛生組織恢復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在美國幕後的推波助瀾下,國際社會“聲援”台灣“加入”世衛大會的聲量再創高峰。七國集團(G7)、歐盟也連續三年在外長聯合聲明中表達明確支持的態度。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捷克、德國、日本及立陶宛八國駐台機構發布聯合新聞稿,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世衛組織事務,并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⑱
結語
在當前全球格局深刻變革、國際局勢錯綜複雜的大背景下,美國及其盟友已將中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與台灣通過駐台外國機構及台駐外機構,展開所謂的“準外交互動”,意圖干擾中國實現統一的偉大事業。為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本文提出四方面的策略建議:一是完善涉台法律法規體系,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實框架下,進一步明確各國與台灣進行各類非官方交流活動的界限與規範,堅決抵制和反擊任何形式的“隱性”或“準外交互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二是加強國際輿論宣傳,加大在國際社會中的宣傳力度,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義性和中國統一事業的合法性,以爭取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和地區穩定。三是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積極鼓勵與島內民間團體的互訪與合作,以增進相互理解,消除政治隔閡,推動兩岸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為實現國家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注釋:
①《駐外機構組織通則》,《全國法規資料庫》,2018年6月13日,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E0000017.
②《駐外館處》,“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mofa.gov.tw/OverseasOffice.aspx?n=168&sms=87.
③《駐台外國機構》,“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mofa.gov.tw/OfficesInROC.aspx?n=169&sms=86.
④《外交部積極協助國際重要非政府組織來台設點,成果豐碩》,“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2022年11月1日,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8&s=98933.
⑤"EU-Taiwan Tracker," CEIAS, https://eutwtracker.ceias.eu/tracker.
⑥《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就歐洲議會外交政策年度報告涉華內容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2024年2月29日,http://eu.china-mission.gov.cn/chn/stxw/202403/t20240301_11252284.htm.
⑦Hsieh, Pasha L. "Rethinking non-recognition: Taiwan’s new pivot to ASEAN and the one-China policy."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20, vol.33, no.2, pp.204-228.
⑧《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Inves Taiwan,2023年12月22日,https://investtaiwan.nat.gov.tw/showBusinessPagechtG_Agreement01?lang=cht&search=G_Agreement01.
⑨莊志偉:《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瑙魯與台斷交不符國際期待》,VOA,2024年1月17日,https://www.voachinese.com/a/ait-chair-laura-rosenberger-decries-naura-s-disappointing-decision-to-ditch-taiwan-20240116/7442150.html.
⑩《進出口貿易量》,《台灣地區行政院》,2024年3月28日,https://www.ey.gov.tw/state/6A206590076F7EF/8b5032af-1a67-4c02-bd16-8791aa459cd2 113/03/28.
⑪ 《八年來我們一起努力 向世界展現台灣經濟實力》,“國家發展委員會”,2024年1月3日,https://www.ndc.gov.tw/nc_14813_37750.
⑫《中國台灣半導體風向有變》,艾瑞網,2023年5月15日,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305/960440.shtml.
⑬余凡:《台灣地區對外簽訂文化協議的實踐及其潛在風險分析》,《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年第3期,第57-63頁。
⑭《美智庫報告:美國須幫助台灣強化國際話語權》,自由亞洲電台,2024年2月14日,https://www.rfa.org/mandarin/Xinwen/7-02142024150856.html.
⑮嚴安林:《美國在台協會介入台灣政局及影響》,國際合作中心,2022年12月17日,https://www.icc.org.cn/trends/mediareports/1106.html.
⑯《新南向政策八年實踐成果回顧:台灣正逐漸減少對單一中國市場依賴,逐步實現經濟多元化》,關鍵評論網,2024年1月7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6929.
⑰《對美國失望卻寄希望於日本?43%台灣民衆相信日本會為台出兵被指“異想天開”》,華夏經緯,2022年3月28日,https://www.huaxia.com/c/2022/03/28/1067030.shtml.
⑱《繼續缺席世界衛生大會 蔡英文總統強調“WHA需要台灣”》,德國之聲,2022年5月22日,https://www.dw.com/zh/%E7%BB%A7%E7%BB%AD%E7%BC%BA%E5%B8%AD%E4%B8%96%E7%95%8C%E5%8D%AB%E7%94%9F%E5%A4%A7%E4%BC%9A-%E8%94%A1%E8%8B%B1%E6%96%87%E5%BC%BA%E8%B0%83wha%E9%9C%80%E8%A6%81%E5%8F%B0%E6%B9%BE/a-61893663.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9月號,總第321期,P6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