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之概括性分析
http://www.CRNTT.tw   2024-01-08 11:42:41
台灣無論哪個政黨執政,“九二共識”都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迴避不了。
  中評社╱題: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之概括性分析 作者:張俊威(北京),中共海淀區委黨校講師、北京大學博士

  【摘要】在過去的30餘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風雨雨中,“九二共識”彰顯了巨大價值,既是定海神針,也是通關密碼。今後,台灣地區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九二共識”都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是雙方取得政治互信的第一塊基石。從“九二共識”達成以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來看,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與“九二共識”息息相關。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繞不開“九二共識”。民進黨當局正視“九二共識”,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才能復歸和平發展局面,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也才能找到出路。

  一、問題與背景

  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已經30餘年,邁入“而立之年”的“九二共識”深深嵌入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成為兩岸關係演變的核心要素。對於海峽兩岸而言,這30多年的實踐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1〕。多年來,中國大陸始終堅持這一共識,這對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發揮了無法替代的引領作用。無論是去年“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還是今年“汪辜會談”30周年,大陸方面都採取高規格的形式予以隆重紀念,這不僅是為了維護“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珍惜和弘揚“汪辜會談”精神,同樣也包含對民進黨當局的期望。實際上,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大陸方面就不斷呼籲其儘早回到“九二共識”正確軌道上,完成這份具有必答題含義的“答卷”,希望台灣當局在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上與祖國大陸相向而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多年來的事實證明,“堅持‘九二共識’,贊成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2〕

  然而,大陸方面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得到民進黨當局的正面回應,其不僅沒有去完成“九二共識”的必答題,反而在所執政的兩個任期內形成了抗拒“九二共識”的局面。台灣陸委會聲稱,“中共當局定義‘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企圖否認‘中華民國主權’,台灣從未接受,這更非兩岸關係本質。”〔3〕在今年台灣海基會舉行的“紀念辜汪會談30周年回顧與前瞻座談會”上,新任董事長李大維閉口不提“九二共識”,空談所謂的“擱置爭議,相互諒解、務實協商”。從2016年至今,民進黨當局在台灣地區“全面執政”已逾7年,蔡英文總統與阿扁的做法如出一轍,始終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甚至採取諸多掩耳盜鈴、混淆視聽乃至亂潑污水等做法,達到竭力躲避和汙名化“九二共識”的目的。身為執政黨的民進黨,目前在台灣地區是第一大政黨,且擁有“全面執政”的實力,其長期抗拒“九二共識”的錯誤言行,嚴重影響到該共識正常功能的發揮,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回顧30多年以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的兩岸關係,不難發現“九二共識”的極端重要性,台灣當局是否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已經成為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核心變量之一。

  與大陸方面始終堅持“九二共識”截然相反,民進黨無論是執政還是在野,長期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對“九二共識”頗多攻訐和污衊。與大陸方面始終堅持“九二共識”有所不同,國民黨則對這一共識的態度微妙,甚至出現認識模糊和動作搖擺;在民進黨持續執政和選情壓力下,國民黨高層時有隨聲附和“‘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的聲音。雖然國民黨從未正式宣稱放棄“九二共識”,但現任黨主席朱立倫的相關言論已足以反映國民黨“拿香跟拜”民進黨的趨向。除了朱立倫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3日,2024年台灣地區“大選”的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以“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以及被蔡英文總統汙名化的‘九二共識’”〔4〕,作為首度對“九二共識”的公開表態。從這番言論可看出,侯友宜沒能正確區分“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的差別,自然這與民進黨的長期誤導和誘騙有一定關係,但迫於選情需要也是其原因所在,更是其心底的“立場回聲”。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重要講話後,蔡英文總統在當天就刻意將二者混為一談,她聲稱“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5〕蔡英文總統這一明顯扭曲“九二共識”的論調,竟然也讓侯友宜和國民黨部分人士“概括接受”了。以上種種情況表明,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曖昧態度固然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但顯然無法完全拋開民進黨方面而論。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和做法,在相當程度上已經成為觀察台灣社會對“九二共識”認知的參考變量和干擾變量。也正因此,對民進黨關於“九二共識”立場和態度的來龍去脈做出必要的厘清,並進一步做出批判性分析,才能搞清楚“九二共識”為何在島內不斷被扭曲和汙名化,並實際上進一步被人為地異化了。

  應該說,如果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基本態度,“九二共識”這一專有名詞的發明和出現原本與民進黨有很大的關係,換言之,是跟當年民進黨初次取得執政地位後,有人想給它在兩岸互動中找台階下有直接關係。本世紀初,島內實現首輪政黨輪替,民進黨不僅首次上台執政,而且也成為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雖然其從黨外時期到組成民進黨也是有所謂大陸政策的,但畢竟作為執政者是新手,也是兩岸關係中的新手。就此,李登輝執政末期的陸委會主委蘇起為初次執政的民進黨“量身打造”,以使其在兩岸政策上能夠解套,避免尷尬局面的產生。正如蘇起所言,“如果不找出妥協方案,兩岸關係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就有可能變成僵持對立,甚至倒退;如果一方刻意或誤判,甚至可能回到早年流血衝突的狀況。”〔6〕蘇起認為民進黨無法接受“一個中國”,但“九二共識”這四個字有一種指代性模糊,可以用“九二共識”指代“一個中國的共識”,這樣其就有可能脫開某種敏感的政策用語,並有可能與大陸方面進行一定的政治互動。然而,民進黨就是不接受這樣一種本來就具有指代性模糊的措辭,也就是不接受帶有“中間地帶”特點的“九二共識”。蘇起曾經特意說明,“原本‘九二共識’是兩岸復談的潤滑劑,甚至可以為‘兩國論’後兩岸停滯不前的關係解套,但執政的民進黨不願復談,‘九二共識’反成了兩岸關係的緊箍咒”,“沒想到中共接受了,美國也接受了,就是民進黨不願接受”。〔7〕“九二共識”最初的用意及作用在於為民進黨當局找台階下,讓阿扁執政後的兩岸關係不至於走向動盪不安、發生意想不到的危機。從這點上看,民進黨是“九二共識”的負面關聯方,衹不過它從這個角色很快蛻變成了“九二共識”的抗拒者。

  從台灣地區藍綠兩黨的政治博弈和較量來看,“九二共識”也是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鬥爭焦點和攻訐所在,特別是在島內選舉過程或兩岸政策的攻防中這一點表現得非常明顯。以馬英九為例,無論他在任期內還是任期外,都多次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呼籲民進黨回到“九二共識”。民進黨不僅無動於衷,反而質疑國民黨“強人所難”。2015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聲稱,“不知道為什麼國民黨要逼迫衹有‘九二共識’,我們才能接受?”〔8〕蔡英文總統的這番言論,表明民進黨根本不會接受“九二共識”,也不理會國民黨方面的勸說,哪怕這種勸說是為了民進黨的好。2021年5月,馬英九再次鄭重敦請蔡英文總統回到“九二共識”,民進黨當局陸委會以“歷史已翻過一頁,無需再討論‘九二共識’”來做出回應,再次回絕國民黨方面的呼籲。〔9〕今年4月,馬英九訪問大陸“祭祖”之旅回到台北機場時發表講話,說“‘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似乎也是當耳旁風而已。毫無疑問,在當前島內“綠大藍小”、“一黨獨大”的政治生態下,民進黨昧於事實一再迴避和抗拒“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島內政治中和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頑疾,成為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主要障礙。

  二、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之相關說辭及概括性分析

  民進黨方面不承認和不接受“九二共識”,長期刻意歪曲乃至極度汙名化“九二共識”,從阿扁到蔡英文總統等主要政治人物,從民進黨高層到綠營媒體和網軍都是如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島內民眾對“九二共識”的基本看法,也影響到“九二共識”在島內的命運。民進黨方面費盡心思迴避“九二共識”,汙稱“九二共識”,否定“九二共識”,說法玩轉、花樣翻新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

  第一,民進黨當局藉口1992年沒有“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的“否定說”。長期以來,民進黨無視基本事實,故意死摳字眼,歪理歪說,聲稱“九二共識”一詞在2000年以後才開始使用,係國民黨主政時期的陸委會主委蘇起杜撰,遂以1992年兩會在香港商談後沒有立刻出現“九二共識”的說法,作為否認“九二共識”的依據。民進黨甚至以“九二共識”一詞“在觀念上有誤導之作用”〔10〕為由,為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尋找藉口。回溯歷史,“九二共識”的由來十分清楚,兩岸之間經由受權單位在多輪會談協商後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了共識,衹是雙方對這一共識的描述沒有立即使用“九二共識”的說法,多年後才生成了“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用以概括和內含先前的事實。“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能夠被廣泛接受,並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恰好表明當年兩岸確確實實達成了這項共識,在事實上它也確實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在2001年曾經報導過,“海基會秘書長許惠祐表示,一九九二年根本沒有‘九二共識’這個東西,‘九二共識’是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在去年的新發明,但是現在很多政治人物不先搞清楚什麼是‘九二共識’,就逼迫‘政府’要承認‘九二共識’,他感到非常不可思議。”〔11〕這反映了民進黨為了否認“九二共識”而不願面對事實,民進黨直接無視兩岸兩會早在1992年就達成的共識,將達成“九二共識”與命名“九二共識”混為一談。馬英九曾經用類比的方法批評綠營否認“九二共識”,他說,“比如‘八二三’炮戰等事件,當年發生時也沒有名字,就像小孩子出生後3個月才命名,不能說這小孩沒有出生。”〔12〕蘇起自創“九二共識”的初衷,起因是民進黨不願面對“一中”或“一中原則”等字眼,他不過是將1992年兩岸兩會已經達成的“共識”賦予了一個名稱,給當時的阿扁使用而已;這本來是名與實相符的一個策略做法,表明“九二共識”並非憑空捏造。正如蘇起解釋道,“1992年是因李登輝主導,才促成國民黨內部凝聚‘一中各表’的共識,當時雖沒有‘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但已有實質內涵,這是李登輝當年的‘政績’。”〔13〕蘇起口中的“實質內涵”,指的是兩岸達成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就算當年沒有這個名詞,也並未影響“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存在以及真切的客觀性。

  第二,阿扁等人認為1992年兩岸根本沒有形成共識,以語言遊戲提出過“沒有共識的共識”。民進黨基於台獨立場,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目的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阿扁上台後不久曾一度要接受“九二共識”的說法,但被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總統(肯定受李登輝指使)阻攔,又迅速收回其說法。而他立即放出他的狂言:“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阿扁公然宣稱,“九二年的事情,對岸說有所謂‘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我方認為,好像事實不是這樣,‘一個中國’的問題,要討論但是沒共識,我們提出來,如果有‘共識’,應該是‘一個中國各自口頭表述’,但是對岸認為並沒有這樣的共識,所以如果說要有‘共識’,那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所謂‘AGREE TO DISAGREE’。”〔14〕阿扁所謂“沒有共識的‘共識’”無視兩岸就堅持一中原則與共同追求統一達成了共識,實際上就是民進黨拒絕“一個中國”,把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完全推翻,為推行台獨政策鋪路。既然阿扁不承認“九二共識”,那他後面拋出所謂的“一邊一國”論絕非偶然,推行“法理台獨”也有其順成的邏輯了。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總統做過阿扁當局的陸委會主委,她那時也聲稱“兩岸當年衹有‘各說各話’的共識,不能被簡化成一個中國的原則”〔15〕。在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後,蔡英文總統拒絕“九二共識”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強硬,從第一任期“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演變為第二任期的“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民進黨方面這種否認“九二共識”的手法,是選擇性地無視兩岸達成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儘管其認為求同存異還是存在的,但始終更多地認為兩岸之間衹有分歧沒有共識。例如,對“九二共識”直接促成第一次“汪辜會談”的成果,民進黨選擇“視而不見”,聲稱是因李登輝主政期間所謂的“密使穿梭”所促成。

  第三,蔡英文總統等人把“九二共識”別有用心地歪曲為“國共兩黨的共識”。2015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聲稱,“九二共識”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黨私下所形成的共識,不代表台灣整體意見。就民進黨的政策慣性而言,其在2000年首次上台執政,就否認“九二共識”的客觀存在,把“九二共識”說成是國共兩黨之間的共識。〔16〕眾所周知,“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共識,不是國共兩黨共識,1992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正是在兩岸當局的授權下,經過多輪談判才形成了雙方的口頭表述方案。台灣方面的方案經由當時作為主政者的李登輝在相關文件上簽字才能生效。也就是說,雖然在台灣方面當時執政的是國民黨,但兩岸談判並非發生於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而是由兩岸受權團體開展的事務性商談。在兩岸公權力不便直接接觸的背景下,由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出面進行會談,這兩個機構均代表的是背後的兩岸當局,體現的是兩岸公權力經由“白手套”發生的互動。經過平等友好協商所產生的共識,反映了大陸方面與台灣方面的真實意願,自然是兩岸共識而非“政黨共識”。正如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國共關係衹是兩岸關係的一個組成部分。‘九二共識’也不衹是國共共識,而是兩岸共識。‘九二共識’不衹是國共交往的基礎,也是大陸與台灣各個政黨交往的基礎和條件,當然也是與民進黨交往的基礎和條件。”〔17〕這一點正如馬英九先生後來強調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奠定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兩岸共識’而非‘國共共識’,對兩岸有約束力,不能由單方輕言變更或偏離。”〔18〕

  台灣地區至今已經過三次“政黨輪替”,目前的執政黨已不是當年達成共識時的政黨;但無論執政黨是誰,“九二共識”都不會因為台灣地區執政者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被片面理解為兩岸相關政黨之間的共識。民進黨一貫抹黑國民黨“親中賣台”,將“九二共識”異化為國共兩黨“私相授受”是違背歷史事實的,在政治上是有所用心的,但就其政治立場和兩岸政策的本質來講也並不奇怪。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