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明對抗”與“治理能力”之爭
http://www.CRNTT.tw   2020-05-31 00:18:27
“民主”並不必然導致“善治”,它並不是“善治”的先決條件。
  中評社╱題:“文明對抗”與“治理能力”之爭 作者:黃光國(台灣),台灣大學教授、著名社科學者

  在這場“全球抗疫”的戰疫中,“中美文明對抗”的第一回合已經宣告結束。雙方勝負,不言而喻。可是,不論是從世界大勢來看,或是從特朗普個人的性格來看,“中美文明對抗”的格局並不會就此結束。中國必須小心翼翼,步步為營,見招拆招,才能保證自己在下一回合中能立於不敗之地。

  新冠肺炎快速蔓延,全球肆虐,有人認為:這場瘟疫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大自然對人類科技文明過度發展的反撲,正在考驗各國的“治理能力”。我十分贊同這樣的論點。所以本文必須先說明“治理能力”對現代國家的重要意義。

  一、“善治”和抗疫

  在1990年代,東歐共產國家崩解之前,日裔美籍的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於1989年在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歷史的終結〉,預言東歐共產國家的解組,因而聲名大噪。1992年,他又將這篇文章擴充成一本書,題目是《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書中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對峙的冷戰局勢已經結束,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然而,二十年后,由於民主制度的衰敗和普遍失能,他又出版了一本《政治秩序的根源》,從東方文明的觀點出發,用比較政治學的方法,研究政治系統的穩定性。他認為:穩定國家的“善治”,必然包含三個重要元素:現代化的國家治理能力,遵守國家的法治,以及承擔責任。“民主”並不必然導致“善治”,它並不是“善治”的先決條件。

  然而,對於一向以“民主”自誇的西方國家而言,他們很可能並不作如是觀。尤其是一心想要中、美“文明對抗”的格局中扳倒中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更自以為是,對東方文明所強調的“善治”不屑一顧。

  到了三月上旬,新冠疫情在中國大陸已經基本上受到控制,却在歐美和中東快速蔓延開來,其中以義大利和伊朗最為嚴重。3月10日,義大利外交部長迪馬約向中國求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立刻答應提供義國急需的口罩及醫療設備,同時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外事處宣布成立“院士級”的“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組”,準備對伊朗或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輸出“中國防疫經驗”。然而,這個消息傳出,立刻遭到各方的質疑:“中國防疫經驗”真的是可以“輸出”的嗎?

  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之初,西方媒體立刻指責中國政府“隱瞞疫情”,等到醫療專家確認這是人類醫療史上前所未見的疫病後,中國政府立刻採取果斷的“封城”行動,要求每個篩查出的輕症與重症病例都必須強制住院,風險病人必須居家檢疫。病房不夠,八天內蓋出2000張床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收治重症,又蓋了十六座方艙醫院,收治輕症,完全分流。醫護不足,全國立即調動四萬多醫護人員馳援,展現出高效率的治理能力。西方國家並沒有像中國那樣嚴密的基層組織,在這次“防疫作戰”中發揮極大作用的“西城大媽”、“朝陽群眾”,在西方國家中根本沒有,他們如何可能複製中國的“防疫”或“抗疫”經驗?

  二、“人人為己”的個人主義與“物競天擇”

  三月上旬,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快速增加,義大利人素以熱情聞名,熟人見面常以擁抱、輕吻為禮。病例增加最快的米蘭,是義大利的金融、時尚和觀光大城,聚集了許多藝術家、服裝設計師、模特兒,人口密集,市區繁榮,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經常在這裡的歌台舞榭或酒吧聚會、開趴,過著多彩多姿的夜生活。3月8日凌晨二時,義大利縂理孔蒂宣布:米蘭附近的倫巴底大區及其他11個行省將實施“封城”。不料消息事先被媒體披露,3月7日晚間,米蘭火車站立即湧入“逃難般的人潮”,許多米蘭居民都紛紛開車逃離這個即將“被封鎖”的城市。

  因為歐盟申根國家之間根本不設防線,當義大利宣布要“封國”時,義大利人又紛紛向外國逃散,結果到了三月中旬,歐洲的新冠疫情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並且快速地蔓延到美國,逼得特朗普不得不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一時之間,美國許多城市的超級市場一開門,立刻湧入潮水般的人群,大家搶購衛生紙、日用品,彼此大聲叫罵,甚至扭打成一團,將“人人為己”的“個人主義”文化發揮到淋漓盡致!

  當全球陸續築起防疫壁壘,英國卻反其道而行。首相強生宣布採取“佛系防疫”,不檢測、不停課、輕症不治療,要讓六成人口都感染新冠肺炎,以達成“群體免疫”的效果。其邏輯是:毋須刻意壓制疫情,有症狀者應先自我隔離;如此一來,身體強健者將可戰勝病毒而存活,弱者或老人則可能被自然淘汰。有人因此稱之為“物競天擇”法,或“佛系”抗疫法,而和中國嚴密管控的“魔系”抗疫形成明顯的對比。

  所謂“群體免疫”其實就是政府放任疫情擴散的意思。消息一出,立刻遭到各界的批評:英國六千七百萬人口,如果有六成人感染,以2%的死亡率估計,將有幾十萬人喪命,強生負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英國“群體免疫”的政策被認為是“物競天擇”、草菅人命,輿論與專家猛烈抨擊下,兩天後,衛生部長漢考克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說,政府的政策是“保護生命,打敗病毒”,“群體免疫不是政府的目標或政策,而是科學的概念”。

  什麽叫做“科學的概念”呢?自從達爾文(C. R. Darwin, 1809-1882)發表其“演化論”之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者淘汰”已經被許多人奉為圭臬。西方學者甚至還發展出所謂“社會達爾文主義”,作為西方發展殖民帝國主義的理論基礎。十九世紀,英國擴張成人類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日不落帝國”,並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1840-1842),使中國淪入“羞辱的世紀”(century of humiliation),而經歷劫難。天道好還,誰都料想不到,時局演變至今,英國政府居然享用“物競天擇”的“科學概念”,來對付自己國內的新冠疫情,甚至警告民眾:“可能有很多家庭會失去他們摯愛的親友。”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