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嗎?對蔡英文來說,接下來半年不到的時間實在難熬。不管自己準備得多麼紮實,“空心菜”碰到“小辣椒”,滋味絕對不好受。但也應該看到,蔡英文如此兜圈子,賣關子,也是出於無奈。面對“總統大選”必然碰及的“九二共識”,既不能公開反對,又無法公開接受,那剩下惟一可行的選項就只有採取回避。而急切“登基上位”的蔡英文一味曖昧、回避,採取的是十足的機會主義。選前冷處理“九二共識”,絕不談及“九二共識”,只要能夠過關,先低調容忍;而一旦當選,台灣就是我的天下,有權即有一切,那時的蔡氏企圖心便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挾民意為後盾,再與北京討價還價。
台“大選”期間升級“九二共識”有無可能
一、台“大選”期間“九二共識”升級決無可能。
台灣“大選”,用阿扁最信任的軍師邱義仁的一句話來形容,“搶奪上位”必須採取“割人之喉”、一槍致命的絕命戰術。為此雙方的幕僚心驚膽戰叮囑自家主子的一句話是,講話必須極為慎重,稍不留意,授人以話柄,那將滿盤皆輸。在這如此敏感的時間段,候選人最為關注的無非是三件事:一是雙方的公開辯論;二是必須的政策闡述;三是爆料對方證據確鑿的醜聞或解套被對方爆料的醜聞。對於蔡英文來說,本身就對“九二共識”極為反感,回想當年她竟冒著“犯上”嫌疑,極力阻止阿扁承認“九二共識”。如今閃躲、回避都嫌太慢,哪還會著意或宣導什麼“九二共識”的升級版?!
而同樣這個問題,對於國民黨來說也是有苦難言。國民黨的立場雖對“九二共識”點贊,但它的底線只要守住“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即可。好不容易洪秀柱身邊的高參為其設計了一個“新名詞升級版”:“一中同表”,誰知在黨內、在社會上頓時會“一石引起千層浪”。黨內的大佬認為這與國民黨的政綱有明顯的差距,新政綱明明講的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黨的候選人決不能違背政綱。與此同時社會的強烈反響對洪秀柱也不利。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民粹亢奮的現時台灣社會對“九二共識”的升級版思想上尚無準備好,一時無法接受。民進黨則急於給洪秀柱抹紅為“急統派”,“投洪秀柱就是投習近平”。儘管洪本人再三申明既不是“獨派”,也不是“統派”,而是“中華民國派”,但因“一中同表”已給民進黨妖魔化,再多的申辯也無濟於事。在黨的高層壓力下,洪只得退而求之,修改為“一共識三內涵”。從洪秀柱意氣風發提出“一中同表”,到被迫退守“一共識三內涵”,就充分表明在台“大選”期間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汲取教訓,絕不會再冒任何政治風險,提出“九二共識”的升級版。
至於大陸對升級“九二共識”的態度,筆者認為有一點必須強調,站在大陸的立場,升級“九二共識”應無任何障礙,但既然是海峽兩岸的“共識”,當然須由兩岸執政當局共同協商後才能形成,否則就不成為“共識”。鑒於島內日益緊繃的選舉情勢,除非突然發生了台獨的重大事件,一般大陸從不干預台灣選舉,當然也不會在此敏感時期主動提出任何“九二共識”的升級版。況且,當台灣的政黨輪替成為政治新常態後,在台“大選”期間談論任何新共識,就成了無權威性、可能產生後遺症的盲動之舉。
二、台“大選”之後“九二共識”能否升級。
闡述這個問題必須要分兩種情況:
(一)若民進黨上台執政。1、蔡英文一直認為上次“大選”挫敗的主因是源於“九二共識”,因此她對這一“共識”有著一種極其固執的憎恨、仇視情緒,而這種不應有的偏執陋習,決定了蔡氏執政風格。在主要問題上蔡英文絕不會輕易退讓,即使是被迫退讓,也必然是一種擠牙膏式的被動退讓。“弱化一中,加強各表”,已算是十分不易的積極的作為。更多的可能是將“維持現狀”空洞化、模糊化。這樣做對她來說是一舉三得:一是有利繼續執政,蔡還未上台就渴望執政8年;二是忽悠大陸,獲得更多的經濟紅利;三是穩住美國,甚至能得到美式紅利。
綜上所述,除非蔡英文縱橫捭闔,大合大開,放棄、改變原先政治立場,那有可能成為“台灣的女尼克森”。否則的話在蔡執政期間,很難有“九二共識”的升級版,而只會有此一“共識”的倒退版、-1.0版。
2、若民進黨內有更多的黨員認清兩岸格局與全球格局,為台灣利益及民眾福祉著想。務實派、革新派主掌全黨的大局,迎合大勢,順勢而為,那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協商、談判,民進黨的政治包袱要比國民黨少得多、輕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經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超越“九二共識”的新共識才有可能應運而生。
(二)若國民黨繼續執政。無論何種形式的“九二共識”升級版,其要害是“一個中國”的內涵。在當前階段,要台海雙方全盤承認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皆無可能。當雙方真正認識到必須坐下來進行政治對話、政治協商、政治談判時,“一個中國”的內涵必將是政治對話、協商、談判的重中之重。在極其艱苦、反復拉鋸的政治磋商的過程中,“九二共識”的升級版自然而然能夠形成。而更為重要的是,雙方經曠日持久的政治磋商,應有望升高層面,達成兩岸政治合作的框架協議。該協議比起“九二共識”自然更具有權威性、包容性、可操作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0月號,總第2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