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核潛艇危機”:歐盟“臉色”給誰看
http://www.CRNTT.tw   2021-10-10 09:44:17
 

  歐美跨大西洋關係經歷了“特朗普風暴”的橫掃之後,歐洲人曾對拜登政府“收拾舊山河”,改善歐美戰略夥伴關係充滿暢想和期待。今年6月,拜登來到被特朗普稱為“老鼠窩”的布魯塞爾出席歐美峰會,承諾將“更多地考慮歐洲的想法”。然而,從其上台後的一系列表現可以看出,“美國回歸”實際上是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翻版,美國對傳統歐洲盟友缺乏起碼的信任和責任。以震驚世界的“喀布爾時刻”為例,歐洲多國部隊從阿富汗撤軍事宜就完全由美國主宰,即便在許多歐洲“合作者”無法離開的情況下,美國也堅持不延期撤軍。歐洲國家和一些國際組織不得不按照美國的“時間表”開展撤離工作,造成了極大被動。

  再如,為遏制中國崛起,美國制定了所謂的“重返印太”戰略,也要求其盟友跟隨其後壯聲勢。歐盟在9月中旬發表了《印太戰略文件》,宣稱將以符合民主、法治、人權和國際法原則的方式,為地區穩定、安全、繁榮、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同時,歐洲議會表決通過的《新歐中戰略報告》稱,中國是歐盟的合作和談判夥伴,但正日益成為歐盟的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呼籲歐盟制定更加自信、全面、一致的對華戰略,塑造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對華關係。美國攛掇歐盟“小弟”和自己步調一致,但這個“老大哥”卻說一套做一套,讓歐洲人大失所望。

  歐盟與澳大利亞雙邊自貿談判始於2018年,目前已經進行了11輪。儘管一些歐盟成員出於自身利益希望盡早結束自貿談判,但作為農業大國的法國對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和環境問題意見頗多。法國農業部長在7月的雙邊談判中強調,澳大利亞應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領域作出更多的努力,尤其是要切實遵守《巴黎協定》減排要求、衛生標準、植物檢疫及社會標準。目前,雙方在市場開放、原產地規則、知識產權、地理標識、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領域還需要進一步談判。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特漢辯護稱,澳對歐盟尤其是法國的反應表示理解。但他強調,每個國家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維護國家利益。此次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已不得不採取補救措施。9月29日,歐盟-美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首屆會議在美舉行。美方邀請歐委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和維斯塔格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代表戴琪聯袂主持會議。美歐雙方希望通過該平台,在標準、規則、監管和市場等一系列問題上加強溝通與合作。10月4日,布林肯抵達巴黎,表面是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會議,實際上是為了修復因“核潛艇危機”造成的美法外交裂痕。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歐美傳統的“盟友關係”基於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觀,尚不會因此次“核潛艇事故”而完全破裂。歐洲在涉及安全戰略和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上還會與“跨大西洋夥伴”對表。歐盟在自貿談判問題上給澳大利亞“臉色”看,在宣洩不滿情緒的同時也昭示出歐洲人已經看清了歐洲在美國總體戰略布局中的角色。歐盟其實是生活在“美國陰影下”,在大國博弈的世界大格局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地位,在夾縫中求生存。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的一番話頗具代表性——當歐洲未能制定出清晰與明確的對外政策之時,歐洲就不可能擁有自己的“獨立身份”。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