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烽火連天,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作者 歐陽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全球遭池魚之殃,國際經濟組織紛紛下調全年經濟增長預測,月底召開的大阪G20峰會,各方對中美高峰會達成妥協的期望值不斷走低,但仍然希望雙方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最起碼是停止對抗升級,令全球經濟喘一口氣。唯獨台灣當局幸災樂禍,視中美貿易戰為促使台商從大陸回流、打造新南向產業鏈的契機,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總統更揚言要以優質的“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迎來投資台灣新高潮,其口氣之狂妄,與宣稱“貿易戰很好打、一定贏”的特朗普何其相似乃爾。
可惜,台灣是台灣,美國是美國,兩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特朗普的狂妄自大建基於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還不算太離譜,那麼台灣拿自己比美國,以為抱定美國大腿就能穩賺不賠,就是不自量力、貽笑大方了。
全球經濟早就一體化,彼此都在同一條船上,中美貿易戰烽火連天,誰也無法獨善其身,而每個經濟體受損失的程度,與其外貿依存度成正比。美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驅動,受貿易戰的衝擊相對較小,這也是特朗普動輒打貿易戰之底氣所在,而中國近年深化改革,對外貿依存度不斷下降,雖然受貿易戰的衝擊較美國為重,但受惠於人口眾多及市場縱深,抗打擊能力較強。反觀台灣是出口導向型的細小經濟體,對外貿依存度高達百分之六十,中國大陸則是其最大的經濟夥伴,一年有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就決定了台灣經濟在貿易戰中的脆弱性。有道是,中國經濟打個噴嚏,世界經濟就會患重感冒,台灣就更不用說了,大陸固然在貿易戰中受損失,台灣就更沒有好日子過。
兩隻大象打架,草地最受傷,台灣媒體無論藍綠都驚呼中美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不是中美兩國,而是台灣,顯然不是無的放矢。然而,蔡英文總統當局一方面連續三次下調台灣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另一方面打腫臉充胖子,聲稱現在是經濟“去中國化”的良機;台灣經濟部門更聲稱,今年首五個月台灣投資總額錄得二千五百億台幣,達到全年份額,因此要張開雙臂熱烈歡迎台商回流,爭取全年達成投資五千億元台幣的目標,牛皮吹得震天價響。
誠然,在美國不斷揮舞徵稅大棒的情況下,部分以美國市場為出口終端的台資備受壓力,為避稅而考慮撤離大陸或者回流台灣,這不足為奇。問題是,想撤是一回事,能不能撤是另一回事,因為撤退意味著不菲的成本,何況回到台灣投資建廠更是說易行難,需考慮很多因素。台灣輿論指出,部分台商只是作出回流姿態,或利用台灣的優惠政策圈地,未必“真心回家”。道理很簡單,大陸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大市場,取代美國也僅是時間問題,除非腦子燒壞了,哪個商家會為了台灣這粒芝麻而丟掉大陸這個西瓜呢?
追本溯源,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不是為了退出中國市場,恰恰相反,美國希望中國門戶大開,讓美資進一步佔領中國市場。對中國而言,深化改革開放是既定國策,只是開放程度未能達到西方國家的期望水平而已,不管有沒有這場貿易戰,中國開放市場的步伐都會加大加快,而特朗普是奸詐商人出身,一再聲言“外資正在撤離中國”,不過是以退而進的策略,如果誰聽信此言,撤出中國大陸,將永遠失去十四億人大市場,其空缺將由美資或其他資本取代,聰明如台商,又豈會響應蔡英文總統號召貿貿然退出,作自殺之舉呢?
說回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其實一點都不新,自李登輝時代就開始老生常談,阿扁時代也是喋喋不休,但都是空費口舌,徒勞無功。究其原因,整個東南亞加上台灣,也沒有中國大陸的市場大,更沒有大陸的發展潛力大,“南下不如北上”是台商的共識,民進黨當局並非完全無知,但出於推動台獨、割裂兩岸經濟聯繫之目的,一直以新瓶舊酒包裝所謂新南向政策,如今蔡英文總統當局出於選舉需要,亦為了配合美國打貿易戰、獻媚特朗普,甘為美國火中取栗,將台商的利益、台灣的未來、人民的福祉獻上祭堂,真是其心可誅。
美國商界近日警告,如果特朗普無視反對聲音,對另外的三千億中國貨也加稅,很可能將整個世界拖入比0八年金融海嘯更大的經濟危機,美國將陷入“特朗普式衰退”,同樣的,台灣也將陷入“蔡英文總統式衰退”。
其實誰都看得出,特朗普玩的是極限施壓戰略,欲將中國逼上談判桌並爭取最大的利益,但在中方反制下,貿易戰打了一年,至今美國未能討到好處。如今最急於談判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正如特朗普所言,中美終將達成協議,到那時,退出中國市場的商家勢必後悔莫及,台灣想“轉軚”都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