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釋放消費潛力,做好復工復產、複商複市,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釋放消費潛力對於盡快重振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尤為重要。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提振消費需求,是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在這當中,公共消費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踐中,不少地方推出了形式多樣的消費券,通過擴大需求側的消費來帶動供給側的復工復產。政府部門適當增加公共消費,不僅可以擴大內需,而且能夠帶動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一般而言,增加公共消費,可以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此時增加的公共消費還可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盡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放在國際比較視野中看,我國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既有必要,也有空間。此次疫情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短板。通過增加在教育、醫療、體育設施等方面的公共消費支出,不僅能夠加強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應對能力,還能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
當然,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更好發揮公共消費的帶動和牽引作用,為經濟增長注入動能。
重在“合理”和“適當”
增加公共消費,關鍵在“合理”和“適當”。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可避免給消費造成衝擊。因此,除了直接發放補貼或消費券等政策之外,政府也要通過增加醫療、養老、教育培訓等方面公共服務支出,解除老百姓後顧之憂,讓老百姓敢花錢。這應是公共消費的著力點。
“合理”在於公平。公共消費作為財政支出的一部分,應體現普惠、保障和共享的特點,突出“補短板”,著力增加與老百姓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消費,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機制。“適當”在於規模,要關注財政承受的能力和可持續性。增加公共消費不能大水漫灌,應注意把握力度、節奏和順序,注重提高效率,以“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促進經濟的回暖和增長。
充分發揮“杠杆效應”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支柱。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當前,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有利於更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優化支出結構,促進產業投資,滿足群眾需求,實現補短板、強弱項。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經濟新增長點不斷湧現,數字經濟持續交出亮眼成績。公共消費可以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引導資本投入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當前,消費受到疫情衝擊,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還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恢復市場活力。從各地消費券實施情況看,激活“政府帶動—企業配比—居民響應”的有效循環模式,將有助於發揮公共消費的“杠杆效應”,激發社會消費意願,帶動經濟企穩和市場回暖。
總而言之,為減小疫情帶來的影響,通過適度增加公共消費,充分發揮消費作為“源頭活水”的重要作用,就能激活市場這“一池春水”。
來源:新華網 作者:馬 亮、王 鵬、常世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