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美聯儲(Fed)上次上調目標利率的時候,那次決定似乎算不上什麼大事。那是2006年6月29日,美國的通脹率為4%,股市已經連續18個月平緩上漲,每個人都知道加息將要到來。
美聯儲在簡短的公報中移除了將在下次會議上再度加息的慣常承諾,這足夠引發股市的大幅反彈。
在今天的會議之前使用的術語是一次“溫和的上調”——暗示之後無需再跟隨另一次上調。
在越來越熱烈的猜測之後,本周如果加息,外界的反應不大可能“溫和”。要想知道原因,就看一看這個世界在中間相隔的9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
上一次,美聯儲理事們報告稱,“房地產市場正在逐漸冷卻”,這種輕描淡寫是致命的。所謂的“逐漸冷卻”變成了房價暴跌,引發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信貸危機,以及為應對危機而進行的規模空前的貨幣刺激計畫。當時美聯儲可以參考很多先例;而現在可供參考的先例很少或者沒有。
當時美國的消費者物價通脹率是2%的目標的兩倍,現在為0.2%。當時的失業率比現在更低。這是美聯儲獲得加息授權的兩項關鍵目標指標,從它們來看,現在比當時更難找到理由加息。
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在2006年後發生逆轉。之後的兩年裡,油價先是上漲一倍,然後出現暴跌。現在油價比2006年6月低三分之一。如果說現在有什麼壓力的話,那也是通縮壓力。來自新興市場的充滿活力的增長來源現在處於缺乏狀態。新興市場已經回吐了漲幅,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放緩的風險憂心忡忡。
最後一個問題是,債券市場發生了改變。銀行在金融危機中徘徊在死亡關口的經歷,以及之後強制施加的嚴格得多的監管,讓推動債券市場的經紀商的能力大幅下降,即使為了利用持續走低的利率,債券發行量大幅增加。
債券收益率沒有什麼明顯理由的波動凸顯出,利率翻倍可能引起異常激烈的反應,因為賣家找不到有意願的買家。在這樣的環境下,加息的事實可能會壓倒任何伴隨的安慰訊息。上次加息是“溫和”的——現在要再次取得同樣的效果,會困難得多。
(來源: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