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拍攝的一只白鷺在廈門筼簹湖捕魚。(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在廈門,“生態文明”包括一個宏偉的內涵,那就是在一座現代化城市中實現“陸海統籌”。這個成果來之不易。
墨西哥《新聞潛水員》雜志網站11月20日載文《廈門:中國海邊的一顆生態文明明珠》,文章說,在過去十年中,我們充分注意到這座城市推動先進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文化遺產和海洋資源、為居民日常生活帶來美麗風景的努力;與此同時,這座城市也保持了其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經濟先驅之一的活力。
上世紀80年代初,廈門成為中國最早對外商投資和貿易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一系列改革為廈門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自2012年以來,在廈門,生態文明理念通過白鷺洲公園的筼簹湖生態修複等項目得到落實。該公園已成為一個活躍的文化和科學空間,匯集了專家學者為促進文化和生態交流作出的努力。
隨著“一帶一路”等全球倡議的提出,當今中國開展的各種合作都力求遵循其在全球層面的環境承諾。而這必須從國內做起。推動建設全球生態文明需要一個由基礎設施、貿易、金融一體化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構成的網絡,其模型在廈門就可以看到。
在2017年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廈門作為生態文明代表城市大放異彩,受到與會領導人的盛贊。筼簹湖綜合治理效果顯著,使其成為一個生態樣本。這座城市也被譽為“高顔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到2018年,經過至少30年的學習和堅持,廈門力求實現生態平衡的進展已顯而易見。
要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地區遏制污染,需要依靠當局的力量。這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但廈門市有關部門非常堅定,與企業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的生態修複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