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22年2月27日清晨拍攝的烏克蘭基輔空曠的街道。新華社記者李東旭攝 |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北京一直不願使用“入侵”一詞,更不用說譴責甚至制裁俄羅斯了。毫無疑問,布魯塞爾對北京的中立態度不滿。那麼,它與北京的戰略關系是否正步向一個不可逆轉的分水嶺時刻?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8月17日載文《烏克蘭戰爭還不是中歐關系的分水嶺》,文章說,總的來說,中歐關系是在美中歐這一戰略大三角框架內發展演變的,并受到這個框架的影響。
目前階段,北京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面臨著來自華盛頓的巨大壓力。自2021年以來,拜登政府迅速采取行動,加強了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圍堵。在經濟方面,這兩個全球大國陷入一場代價高昂的貿易戰已超過5年。
面對與美國不可避免的對抗,中國政府認為歐盟擁有特殊的影響力,是中國不能失去的重要夥伴。最明顯的是,歐盟是中國能够獲得與美國類似技術的唯一替代市場,從而維持其實現下一代技術領導地位的雄心。此外,與中美關系不同,中歐關系一直被定義為“不存在直接的地緣衝突”。最重要的是,歐盟希望成為全球事務更加自主的參與者。這為北京提供了寶貴的機動性,可以利用跨大西洋的不和,打破美國在印太地區策劃的政治包圍圈。
對於歐盟來說,中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夥伴。作為歐盟2020年以來最大的貨物貿易夥伴,中國在維持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和歐盟的增長前景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美國政客所鼓吹的與中國經濟“脫鈎”違背了歐盟自身的生存本能。對布魯塞爾來說,華盛頓的中國戰略的一個關鍵方面是傳統的“權力至上的大戰略”,這未必是布魯塞爾贊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