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吉尼亞州一處國際碼頭。(圖片來源:美聯社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兩項行動將分別於7月、8月結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5月3日表示,即將啓動對相關行動的法定複審程序。此前一天,貿易代表戴琪表示,聯邦政府將采取一切政策手段以抑制物價飈升,暗示削減中國商品關稅將在考慮範圍之內。其實,在戴琪之前,財長耶倫和國安副顧問辛格,也發表了有關降低關稅來抑制通脹的言論。
美國《僑報》5月5日載文《取消對華加稅應成華盛頓決策優選項》,文章說,2018年,前總統特朗普發動的對華“關稅戰”,的確讓美國嘗到了一些甜頭。聯邦政府錢袋子較以前鼓了。2017年美國關稅總收入為300多億美元,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則猛增至800多億美元。不過,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并未實現明顯“縮減貿易逆差”等目標。2021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增加14.5%,達到3553億美元,創下2018年以來新高。
此外,高築關稅墻的副作用也顯而易見。全美商會多次致信白宮:進口商每年承擔的關稅多達千億美元。穆迪公司推算,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征關稅92%的成本,只有8%成本被中國企業消化。換句話說,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不僅削弱了美國制造商的全球競爭力,也成為了推高全美通脹的重要“元凶”之一。
《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1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多達94%的美國人對通貨膨脹感到擔憂。言外之意,通貨膨脹還可能成為影響今年中期選舉的一個變量。
創下40年來新高的通貨膨脹原因較以往更為複雜,依賴單一“工具”很難“藥到病除”,白宮需將所有“工具”都擺上台面,關稅自然不能落下。按照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導致美國年度通脹率上升0.26%,如果取消這些關稅可使美國通脹水平下降1.3%。從3月拜登政府宣布對300多種對華商品豁免關稅,到近期更多官員在關稅問題上釋放“鬆動”信號,這既是拜登政府務實主義的表現,一定程度上也是理性主義的回歸。
不過,拜登政府在關稅問題釋放的積極態度,不能僅是為解通貨膨脹的燃眉之急,更應站在美國民衆長遠福祉上去審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