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4日,東風鎮中心衛生院護士盧美司在額濟納旗文體中心核酸采樣點值守。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
中評社香港3月9日電/去年年底,當新冠疫情在中國北部邊境地區的額濟納旗暴發時,該國在退出“動態清零”策略方面的一個關鍵障礙暴露無遺。在醫療保健系統沒有做好充分准備的情況下,任何背離“動態清零”策略的重大轉變都有可能導致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美國彭博社3月8日報道《為什麼說中國不容易放棄“動態清零”策略》,文章說,額濟納旗人口約3萬,去年10月中旬的幾十例感染病例很快令當地醫院不堪重負。據媒體報道,地方政府不得不用火車將140多名病人轉到1000多公裡外的省會呼和浩特。但不久,呼和浩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也開始尋求幫助。11月初,一名醫生告訴媒體,醫院“沒有能力一下子收治這麼多病人”。
這一經歷表明,中國龐大而零散的醫院網絡——因資源分配不均和投資不足而處境艱難——面對新冠病毒是多麼脆弱。如果中國像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放任這種疾病蔓延,就有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病例和死亡人數。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不願接受新冠疫情的地方性流行。據稱官員們計畫在2022年之前保持現有的政策,但也表示願意微調政策。
“彭博情報”高級醫療分析師米婭•何(音)說:“如果中國重新開放邊界,醫療系統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她表示,中國的“醫療資源有限,這預示著系統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去年12月初,曾負責新冠疫情應對的資深流行病學家梁萬年對官方媒體表示,把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和龐大的人口相乘,在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就是一個重症和死亡的絕對大數字。這意味著它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社會和政治問題,必須加以控制。
過去兩年,中國報告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不到5000人,而在人口規模約為中國1/4的美國則有超過95萬人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