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學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管理系博士後研究員童曉偉說:“隨著人們進入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區,留下了大片土地。這緩解了自然植被受到的壓力,讓新植被能够吸收碳。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人口減少為在農村地區種植新樹提供了更多空間。”
據報道,過去幾十年,城市中的樹木覆蓋率也有所增加。中國政府的生態文明政策確保了一定比例的城市公園、樹木、綠色屋頂、垂直花園等。
哥本哈根大學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管理系教授拉斯穆斯•芬肖爾特說:“中國可能有許多需要被批評的地方,但它在把綠色空間納入城市規劃方面非常先進。近年來城市地區碳匯的增加很可能是積極的城市綠化政策的結果。這彌補了城市開發過程中樹木和植物被砍伐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他還說:“這甚至表明,如果城市發展過程中保證有足够的綠色,城鎮化可以成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管理系助理教授馬丁•布蘭特說:“有一種說法認為,不斷推進的城鎮化只會毀掉大量植被,用混凝土和柏油路取代草木。我們證明了中國的情況并非如此。”
如果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研究人員指出,光植樹是不够的。
芬肖爾特說:“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和時間是有限的。到了某個時候,一片成熟的森林將完全停止捕獲碳。因此,如果中國希望實現氣候中和,僅僅多種樹是不够的。因此,對他們來說,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的排放至關重要。盡管如此,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觀察到了可以稱之為綠色轉型的做法。”
布蘭特說:“總而言之,來自中國的數據顯示,如果條件合適,就可以擴大城市規模,同時增加碳捕獲。這可能會對希望改善氣候足跡和整體環境條件的低收入國家起到啓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