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美國加州長灘的主要港口碼頭可以看到來自亞洲的卸貨集裝箱。(法新社) |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到本月6日,中美貿易摩擦激化至開始互相發動關稅制裁已有三年時間。如今,中美貿易隨著經濟好轉得到恢複,雙方經濟聯系不斷加強的一面也有所顯現。
日本《產經新聞》7月7日發表一篇觀察報道稱,中美對立始於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實行的強硬政策。2018年7月,美國開始對中國發動所謂“關稅制裁”,後期又分階段加大了“制裁”力度。中國也用同樣的手段予以回擊。
隨著中美經濟逐漸恢複,兩國的進出口額也在急劇增加,大有回到新冠疫情和關稅戰之前水平之勢。
在貿易戰的最初期,有人預測這將導致兩國貿易規模日趨縮減。不過,疫情危機令中美複雜的相互依賴關系浮出水面。
6月底,記者采訪美國伊利諾伊州一位種植大豆和玉米的農場主時,這位農場主高興地表示,今年糧食價格有所上漲,收益應該不錯。
伊利諾伊州的大豆產量位列全美第一。占全州總產量六成的出口大豆中,有四成流入了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很早從疫情中恢複過來。隨著中國的需求回升,美國農業部預測美國農產品的對華出口額“將在2021年度創新高”。這位農場主也通過購地、新增儲藏設施等方式提前做好了准備。
2018年7月,共和黨陣營的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動所謂“關稅制裁”,中國采取反制措施,發動報複性關稅制裁。這位農場主稱當時受到了毀滅性打擊,言辭間毫不掩飾對當時政府強硬路綫的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