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一名男士站在深圳市南山區的住宅前。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中國官方再次對一些城市的炒房之風進行“敲打”。8日,中國住建部約談廣州等5個城市政府負責人,要求其牢牢把握中央“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美國《僑報》4月9日載文《落實“房住不炒”,中國是認真的》,文章說,事實上,這已是官方今年第二次表態要堅持“房住不炒”。今年1月,中國央行也曾稱,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而在今年兩會上,堅持“房住不炒”還被首次列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自2016年中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距今已逾四年,“房住不炒”已成中國樓市發展不可逾越的紅綫。
去年7月,中國官方提出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形成以本土大循環為主體、本土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然而,最近半年以來,在各方炒作之下,不少城市的房價“芝麻開花節節高”。不少炒房者賺得盆滿鉢滿,而大多數購房剛需者并沒因房價上漲而獲得更多財富。任由樓市炒作之風延續,擴大內需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要擴大內需,就須在消費上做文章。要做好消費文章,就須讓民衆有錢可花、有消費能力可激發,而買房“掏空”很多了中國家庭。
樓市炒作之風盛行,除影響擴大內需發展戰略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會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不可否認,房地產火爆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但另一方面,快速上漲的房價會形成巨大的吸金池,大量的資本注入房地產業,抑制了其他行業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的泡沫會危及國家的信貸體系,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2008年房利美和房地美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就是最好的例證。而且,房地產產業賺錢,房價翻倍上漲,誰還願意做實體經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