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21中國經濟趨勢報告
http://www.CRNTT.tw   2021-01-12 09:10:21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實現“十四五”規劃的良好開局。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注重提質增效和結構調整,相機調整宏觀審慎政策工具,改善貨幣政策組合逆周期有效性,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多措並舉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繼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增速均大幅回升,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預測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21年我國GDP增長率為7.8%,比上年大幅回升。從季度上看,呈現前高後低的發展趨勢,而且一季度GDP增速可能突破兩位數。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速的大幅回升,其中原因之一是上年基數過低,並非是經濟增長的中長期趨勢;從定性因素上分析,與供給側和需求側現實情況相一致。

  從供給側來看,我國大力支持培育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孕育發展新動能。尤其是數字經濟不斷成長壯大,轉型升級穩步發展。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和配套政策落地生效,數字經濟助推了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了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數字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從需求側來看,雖然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出現了下降,但由於我國快速有效控制了疫情,加之擁有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和產業鏈,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在全球部分產品供給中斷的情況下,國外訂單逐步向我國轉移,口罩、醫療設備等防疫物資以及居家辦公、居家生活的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彌補了國際市場供給不足。去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向上拉動GDP0.1個百分點,較上半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21年全球經濟大概率將出現恢復性增長,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改善,從而帶動我國出口繼續穩步增長。

  隨著社會生活生產有序恢復,消費需求逐步回暖,尤其是隨著居民外出就餐和旅遊活動增多,餐飲消費服務業明顯復甦。消費復甦得益於國內疫情防控成果明顯創造的消費環境改善、經濟恢復,尤其是就業增加帶來的居民消費能力提升,以及國家推出的促進汽車和服務消費的政策發力。隨著居民消費需求得到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也明顯增強。今年消費將呈現強勢復甦態勢,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不會改變。

  隨著需求回暖、5G網絡和大數據中心等大批“新基建”項目加速推進、企業利潤上升,加之新開工和到位資金繼續向好,先行PMI指數不斷創出新高,這都為投資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固定資產投資依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製造業投資將成為新亮點。

  我國經濟增長存在許多積極因素。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一輪對外開放(海南自貿區、加入RCEP、外商投資新模式),以及“一帶一路”的扎實推進將穩定和激發外部需求,鞏固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我國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者預期穩定,消費新業態高速發展,消費質量不斷提升;豬肉價格連續回落,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雖然國際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匯率上升也抵消部分進口價格的上漲,對國內的輸入作用有限,從而使得我國物價水平總體依然保持平穩。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今年四個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呈現前高後低的發展趨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3.6萬億元,名義增長7.9%,總體保持適中較快增長態勢。從結構上看,在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增長7.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8.0%,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3.4萬億元,名義增長12.0%,增速比上年大幅回升,總體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1%,依然處於溫和上漲階段。預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長0.6%,增幅比上年大幅增加,企業利潤壓力將有所減緩。

  預計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8.7%和6.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11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財政收入18.0萬億元,增長4.0%,財政支出25.6萬億元,增長7.6%。

  總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我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相關政策建議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應在以下幾方面發力。

  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

  從目前的國內外形勢來看,今年我國仍需採取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但是強度較去年應有所下降。一方面,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已經基本恢復,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大力度的應急性政策已無必要。另一方面,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工作仍面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為了對衝低迷的世界經濟形勢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內需潛力,激發市場經濟微觀主體活力,培育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年我國財政政策需要保持適度的積極性,以充分發揮在擴需求、調結構方面的重要作用。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需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支出方向上有增有減,從而發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改善的政策效果。一是壓減一般性財政支出。堅持以收定支的基本原則,運用零基預算理念科學核定支出。中央本級要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削減民生社保之外的開支,精簡機構人員,取消低效無效支出,將財政資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二是支持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我國科研創新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亟待加快提升科研技術水平,需要財稅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和引導,補足產業鏈短板。此外,對於傳統企業進行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技術改造升級提供資金支持。繼續增加科技創新投入,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的國家實驗室體系。提高對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產業的支持力度,引導資本、資源向戰略關鍵領域聚焦,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三是推動“新基建”投資,在擴大短期投資需求的同時推動長期經濟增長潛力。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導向,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僅可以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也具有較強的經濟帶動作用。要支持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利用,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增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時注意避免重複建設,注重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和建設。

  四是完善中西部等地區、中心城市群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網絡設施建設。目前我國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交通系統設施還較為落後,中心城市群的快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投資建設需求。要完善中西部等地區、中心城市群以及鐵路、公路與水運、機場、水利等交通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

  五是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基本民生,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針對性地增加脫貧攻堅、現代公共衛生醫療體系、“三農”、托幼養老等方面的財政投入。穩定和擴大就業,統籌用好就業補助和失業保險資金,支持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服務和再就業服務。繼續加大扶貧、社保、教育、現代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等投入,力保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六是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確保糧食安全。構建完善鄉村振興與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的財政政策支持體系和機制,強化耕地保護與農田水利建設,完善農產品補貼與收儲機制。

  完善財稅體制,實行結構性減稅降費。充分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效果,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財稅體系,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持作用。一是在各級政府之間,推進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關係。統籌權衡分配各級政府的財權和事權,從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地方稅體系建設和轉移支付制度建設三個方面對財政制度進行完善。完善各級政府的財政關係,適當增加地方政府財權以及中央和省級政府的事權;健全地方稅收體系建設,優化中央與地方政府稅收分配方式;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保障基層的工資和基本運轉支出。二是增強減稅降費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的減稅方向應該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更加關注重點行業的稅費負擔,做到穩增長和調結構並重,切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切實降低科技創新企業、先進製造業等重點行業的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後勁。三是強化績效管理。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和監督體系,建立政府投資績效管理體系,提升財政管理效能和資金績效。四是盤活各類存量資金和國有資源資產,提高可用財政資金規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