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遺憾的是,有效的氣候政策已淪為美國政治困境的犧牲品。對於美國單方面推行減排政策持反對態度的人士認為,採取以上舉措會讓其他國家坐享其成。如果決策者把是否達成可執行的全球氣候協議作為在國內採取措施的前提條件的話,鑒於開展國際談判極其緩慢,那將需要花費太長時間。但如果他們不為此類措施設定條件的話,全球協議可能永遠也不會達成,因為美國的單方面行動會讓華盛頓失去很多討價還價的籌碼。
明智的外交政策應該直面這種兩難困境。正如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等人所提議的那樣,美國應邁出的第一步是,與歐洲國家開展合作,創建一個由主要經濟體組成的國際氣候問題俱樂部。該俱樂部的成員有義務執行有利於解決氣候問題的特定政策,該俱樂部將對俱樂部之外的所有國家採取邊境調控措施——如採取關稅措施。
這一戰略成功與否將取決於俱樂部內部各經濟體的總體規模。只有組建一個大規模團體才有可能有效減少碳排放。這意味著,任何成功的氣候問題俱樂部都必須把中國包括在內。
然而,只有在美國經濟不與中國經濟脫鈎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才會奏效。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與中國就氣候問題開展合作的必要性類似於冷戰期間與蘇聯進行核軍備控制的必要性:在這兩種情況下,現實政治都要求擱置某些分歧。明智的政治領導人應該明白,謹慎地開展部分合作,利遠大於弊。除了出於所謂國家安全原因的有限特例外,繼續與中國進行接觸是化解氣候危機的唯一明確途徑。相比之下,脫鈎只是尋求在短期獲得小勝,但從長期看會招致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