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進取,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http://www.CRNTT.tw   2020-07-24 08:15:58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不久前,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揭曉。初步核算,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3.2%,由負轉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但二季度情況出現了很大變化,GDP實現了3.2%的增長。

  人民日報發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田軒文章介紹,隨著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經濟韌性增強成為上半年經濟數據的最大亮點。其中,反映實體經濟復甦的兩個核心指標——製造業投資數據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走勢向好。特別是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在4月份收窄8.3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次收窄4.7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降幅在4月份收窄6.4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次收窄4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實體經濟在國家一系列促進政策的呵護下,正在不斷恢復。與此同時,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30%以上,表明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

  文章認為,在全球深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二季度同比增長3.2%的成績來之不易。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由負轉正的數據,正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真實反映,也是中國經濟戰略縱深和制度韌性的體現,更反映出所有中國人民的堅韌、勤勞和智慧。

  文章指出,宏觀經濟數字給予我們力量和信心,同時也提醒我們要保持清醒和定力。首先要看到,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較大衝擊,這都需要時間來恢復。尤須引起重視的是,提供著80%以上城鎮就業崗位的民營企業,還在努力走出疫情帶來的陰霾。其次,在寬鬆的貨幣政策背景下,對於GDP數據的考量,更應該關注其增長結構。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的復甦能力主要體現在供給側,而消費需求的恢復明顯滯後於供給。同時,在直接影響消費復甦的居民收入和就業方面,壓力仍然較大。另外,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未來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外部環境加速變化。這些問題說明,要保持經濟復甦勢頭,還必須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

  經濟韌性不等於彈性。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基於中國40多年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人才儲備、財富積累、基礎設施和廣闊市場。接下來,我們也要注重提高中國經濟的彈性。一方面,保持宏觀政策的力度和靈活性,依靠改革破除各種障礙,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深挖近來湧現出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經濟結構,用強大的國內需求支撐逐漸全面復工復產後的巨大產能,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完全恢復正常。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保持經濟持續復甦,需要持續推進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繼續走市場化、法治化的道路。在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進程中,抓緊時間完善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經濟的車輪不斷向前。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