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的經濟增長未必要完全依托於宏觀政策的力度
http://www.CRNTT.tw   2020-05-25 08:23:24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5月22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一場線上活動上表示,特別在目前,經濟遇到一些困難,越要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尤其是要看到中國的結構性潛能。如何釋放這些結構性潛能,就是要落實中央最近幾份文件的精神,實質性推進改革。

  不設具體的增長指標或許可以成為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劉世錦指出,今年沒有設定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具體指標,但是確定了就業目標,即貫徹就業優先的精神。這是很有意義的,穩增長是為了穩就業。現在直接把就業指標放到前台、放到第一位。如果就業問題能解決得比較好,也能達到比較合適的增長水平。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也是解釋得通的。只要達到充分就業,實際增長速度就能達到潛在增長率。

  劉世錦進一步表示,今年不設具體的增長指標,或許可以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以後或許可以在國家層面只提就業指標,然後再提出一系列關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比如物價、風險防控、環境可持續性、居民收入等關係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一定再提增長速度的指標。在省級層面提增長速度的指標,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各個省可以從各自的實際出發,各個省之間也可以適當競爭。比如關於宏觀的就業指標等如果做得好,國家可以給予相應的鼓勵。國家可以把對地方的政策與各個省的發展狀況掛鈎。

  中國經濟增長未必要完全依托於宏觀政策的力度

  關於“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一共兩萬億,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劉世錦指出,這兩萬億主要是救助中小企業,直接下到基層,這對提升政策的效果是比較重要的,技術上也比較可行的。其次,劉世錦強調,中國的經濟增長未必要完全依托於宏觀政策的力度。中國經濟短期內處於大幅下行期,宏觀政策主要三個功能,第一是恢復,第二是救助,第三是避險。當務之急是要恢復產業鏈,恢復供給和需求;第二是救助,即對較為脆弱的中小企業加強救助,這也是在救就業機會。二者是相關的 ;第三是避險,當前中國經濟中有結構性問題,金融體系也被阻斷,容易觸發較大的問題,需要增大流動性。

  劉世錦說,中國中長期內增長潛力較大,需要發掘新的增長動能。這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不同之處,中國還有結構性潛能,但它們已經沒有了,或者是不願意搞結構性改革,所以只能不斷加強宏觀政策。因此中國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增長潛能上。首先,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有追趕的潛能,與發達國家還有3萬億美元左右的差距。其次,這些年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潛能,這方面中國不僅與發達國家是同步的,有些領域中國甚至還能領跑。第三,今後5-10年中國最大的潛能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不僅可以調動消費,也可以創造投資的機會,以及包括新舊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拉動製造業投資等。

  未來要做到三個領域的開放

  劉世錦表示,當前還是要推動重要的改革,核心還是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的改革。如果中國能夠實實在在地朝前推動這些改革,中國經濟增長的潛能就能實實在在地發揮出來。具體包括三個領域的開放。

  第一是農村集體土地權改革。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國有土地要同價、同權、同等入市。這個應該前段時間通過的《新土地管理法》已經把這個口子給開了。下一步要為農民的宅基地創造條件,在農村集體組織外部能夠流轉,還需要一些配套的改革。

  第二是深化基礎產業領域改革。目前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的基礎產業領域,比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通信、金融等領域,進一步放寬或者放開市場准入。讓更多的行業之外的,或者是民營的更多的投資者能夠進去,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全社會的基礎建設成本,也可以拉動大量的投資。

  第三是對我們的服務業也要加快開放,特別是一些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服務業是中國未來增長最快的領域,但首先還是要開放,可提供一個新的增長動能。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蔣夢瑩\李彥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