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笑的還有:部分政府官員、某些智庫專家等放出風聲,中國應該免除美國欠中國的部分債務,以補償因為“來自中國”的疫情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損失;特朗普表示可能會采取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手段懲罰中國;5月1日特朗普簽署了“保護美國大電力(BPS)系統”的行政令,禁止聯邦機構和美國人收購、轉讓或安裝任何外國或外國公民擁有任何利益的BPS設備,因為這類交易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或美國公民的安全和保障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實際上可能會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一些進口產品設置障礙。這些言論和行動,和疫情或緊密相連或關系不大,但都完全符合“反華劇本”給出的建議,因此也顯得格外尷尬。
而“反華劇本”中還有涉及批評民主黨的內容,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已大量投放攻擊大選對手、前副總統拜登的電視廣告,內容就是批評拜登過於親華。而另一邊拜登團隊投放針鋒相對的廣告,抨擊特朗普應對疫情不力、過份信賴中國。這種“矛盾”明顯說明有“劇本”的或許不僅是共和黨,“中國”繼續充當美國大選的籌碼;混亂的邏輯和尷尬的情勢已經讓外人不忍卒睹。這場“大戲”在劇本已經暴露的情況下依然在堅持上演,傷害的只能是“抗疫”本身、美中關系乃至全球共同的利益。
當然,“反華劇本”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圍繞著這份“劇本”的,是美中關系越來越大的危機。原本特朗普對於中國“戰略競爭對手”的定位和發動的貿易戰,就已經讓美中之間的互信大量消耗,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讓兩國“脫鈎”的趨勢加劇;如果放在更大的背景來看,這種“脫鈎”的趨勢又是全球化遭遇挫折、國際多邊治理結構遭受打擊的一部分。這個“更大的背景”早就存在,因為疫情而暴露更多、加速更猛。
另一方面,不難預料,如果美中關系惡化下去,“反全球化”持續下去,下一次全球性危機——可能是大流行病,也可能是別的——的到來,將給各國和世界帶來更大的損失。
這樣的惡性循環一旦建立,當人們站在慘淡的未來回望,特朗普們罔顧事實自導自演的“反華”大戲,將顯得格外荒唐與陰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