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中國應積極儲備石油 做長期規劃
http://www.CRNTT.tw   2020-04-23 15:25:28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丨中國當前應該積極儲備石油,做好長期戰略規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國際原油市場出現史無前例的現象,紐約WTI原油期貨2005合約在交割前一日跌至負值,至-37.63美元/桶。除了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的價格下滑原因外,還因為少數合約交割造成極端現象。

  發生極端現象的背景是全球遭受極端疫情嚴重衝擊,歐美主要經濟體實施社交隔離政策,航空、汽車、輪船以及工業生產等原油消耗活動停止運轉,全球各國石油消耗突然同時下降。據估算,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下降至少達三成以上。與此同時,全球石油儲備設施基本已經填滿,甚至集裝箱船上的原油儲量也創歷史新高,有1.6億桶石油儲存在船上,比之前的紀錄多60%。全球已經無法吸收石油過剩產能。

  OPEC+經過幾輪談判,在削減產量方面達成一致。OPEC+確認,自2020年5月1日起減產1000萬桶/日,為首輪減產,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但這項減產計畫的基准比較高,俄羅斯和沙特減產的基准是1100萬桶/日,其他國家都以2018年10月的產量為減產的基准水平。這使得實際減產力度不及預期,因此,減產協議并未阻止石油價格的崩盤。

  可見,石油價格出現極端下跌情況是一系列短期因素造成的結果,不會成為一個趨勢性長期現象。但是,由於國際疫情存在不確定性,石油需求恢複進程也就很難判斷,尤其是疫情結束後經濟恢複期長短帶有不確定性,以及在石油儲備空間耗盡、減產效果不明顯條件下,石油價格在短期內受到強烈壓制。但是,這種形勢不會持續太久。因為產油國的減產會持續到2022年,而隨著疫情的控制,全球石油需求會逐步恢複。

  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未來的挑戰。此次石油價格戰對供給端造成強烈衝擊,一些國際油氣公司可能倒閉退出市場,導致未來石油產能大幅下滑,當全球經濟複蘇後,產能不足使得石油價格可能出現報複性反彈,產油國為了彌補早前的損失,也可能會控制產能以維護過高的市場價格,這或會對全球經濟形成新的衝擊。
<nextpage>
  這不是危言聳聽,此次產油國之間的博弈本身就有將美國頁岩油打垮的目的。一項數據顯示,在原油價格為每桶20美元的情況下,美國油氣生產商今年將有超過700億美元的債務面臨風險,533家美國石油勘探和生產公司將在2021年底前申請破產。如果原油價格跌至每桶10美元,將有1100多家公司申請破產。如果美國頁岩油行業被打垮,歐佩克組織就能大幅提高石油價定價能力。

  目前,美國在研究增加7500萬桶石油戰略儲備,美國石油戰略儲備上限為7.135億桶,目前儲備為6.35億桶,如果美國添購7500萬桶,將讓美國石油戰略儲備庫存接近上限。另一方面,白宮也在研究向頁岩油氣公司注入政府資金,通過國有化穩定該行業。當然,這些計畫可能遭受美國國內的政治阻力。此外,美國還威脅對沙特輸美石油征收關稅,甚至停止進口沙特原油以支持國內石油行業。油氣行業在這一輪美國經濟長周期增長中起到了主導性作用,美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如果美國油氣公司紛紛倒閉,對美國經濟是致命打擊。

  中國在這場國際油價大博弈中處於一個關鍵位置。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當前,中國率先複工複產,石油需求逐步回升,同時中國也大量儲備石油。因此,沙特將亞洲(主要是東亞)作為爭取的主要客戶,與此同時,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購買計畫,其中就包括購買美國幾百億美元的能源商品。此外,俄羅斯也是中國主要的油氣供應來源。俄羅斯正在遭受疫情以及石油價格大跌雙重挑戰。作為俄羅斯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國需要穩定兩國的油氣貿易規模。

  當前的低油價對中國暫時有利,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與擁有最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長期保持低油價才是真正的利好。因此,中國作為最大的采購方,應該強化供給方的競爭性,避免石油產能受到衝擊與影響,加強議價能力,避免過高的油價。當前,中國應該最大化地儲備石油,短期供需失衡以及金融投機力量導致的價格震蕩總會過去,而石油需求則是長期性的。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