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萊頓大學醫療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尼克•古爾德蒙德說,這樣的平台無法獨自解決中國的醫療問題。他建議,中國需要建立一個一體化的醫療保健生態系統,能够在堅實的政策和監管框架以及健全的融資體系基礎上提供醫療服務。他說,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平衡私營和公共服務部門。
中國有三級醫療體系,基層醫療設施有望提供負擔得起的首診,而二級和三級醫療設施則提供專科轉診服務。但是,患者可以自由選擇就診的醫院。因此,患者更願意去資源較好的大型醫院就診。
這種對大醫院的過度依賴本身就是一個更廣泛問題的症狀。總部設在北京的醫療人工智能軟件開發商推想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寬說:“真正的挑戰在於,與中國擁有的14億人口相比,醫生數量還不够進行早期疾病幹預。”
他說:“在這個領域,技術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它可以緩解這種短缺。在接下來的5至10年,這將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加強初期醫療保健設施的能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最艱難的改革將涉及對中國公立醫院的看法。啓明創投公司的主管合夥人梁穎宇說,中國并不缺少私立醫院或診所,“但私立醫院缺乏聲望的積累,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病人會湧向著名的公立醫院”。
根據現有的最新數據,中國2018年有20977家私立醫院,而公立醫院為12032家。其中,1442家大型公立醫院在中國消費者和患者中享有卓越地位。
梁穎宇說:“積累聲望至少需要10年時間。人們對中國到2030年所能實現目標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