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警惕外需銳減風險 宜加速推進改革
http://www.CRNTT.tw   2020-03-05 09:33:36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春節過後,各行各業復工複產開始錯峰有序進行。就在國內經濟運行趨於正常之際,國際疫情的爆發又令世界經濟蒙上一層陰影。

  作為世界經濟體的重要成員,外需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昨日,多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面對外需可能出現銳減的風險,國內應提前有所預期,並做好各項政策支持。

  外需銳減風險需警惕

  作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擴大外貿出口歷來是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全球疫情蔓延之時,此前業內的擔心由國內消費不足也逐漸轉向外需的潛在影響。

  海外疫情將對國內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疫情可能從影響一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加工貿易以及金融市場等四種途徑來最終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全球產業鏈受衝擊下,加工貿易等相關產業的風險,以及金融市場的聯動性對實體經濟的反噬等因素值得關注。

  具體而言,海外疫情的蔓延可能會衝擊泛半導體、汽車等全球布局的產業鏈,由於其全球布局的特點,上下游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影響都可能對整個產業鏈產生負面衝擊。如果海外疫情持續發酵,在衝擊加工貿易可能減少淨出口和增加值的情況下,還可能擴散影響到與加工產業鏈配套的國內產業。
另外,諸建芳指出,從全球資產聯動的角度看,海外市場的一些信號已經開始顯示風險,這對國內的金融市場可能會產生擾動。如果海外全面進入了避險交易模式,那也會影響國內的資本市場預期。金融市場的景氣程度也會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這一途徑雖然較為間接,傳導過程比較長,但是仍然需要重點關注。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價值鏈的衝擊開始第二波,由中國轉至海外。未來一段時間,疫情在海外的擴散或將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的主要因素。如果海外疫情繼續擴散,引發各國採取高級別響應措施,中國對外貿易的壓力將從供給端的單邊壓力轉為供給與需求雙邊承壓。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則表示,依據目前國內疫情收斂的情況推演,三月中旬左右全國在診病人的總數降至幾百人的規模。屆時,醫療資源的壓力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工業生產三月底或可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0%左右,體驗式消費到五月份或可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0%左右。然而現在叠加了外需可能銳減的風險,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面臨新的、更大的挑戰。

  期待精准政策落地

  談及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的挑戰,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表示,目前疫情在全球的擴散程度,是之前國內在政策對衝時尚未考慮的。此前國內的應對手段是盡早復工,用基建、刺激消費、減稅降費等手段去進行經濟上的對衝,這也是過去長期以來的做法,以保證經濟不出現系統性風險。

  但是,近期疫情在中國以外地區擴散非常快,當前多國家地區對能源消耗預估量幾乎調降一半,這也隱含著對全球經濟增速也要調降一半以上。以此來看,中國外需確實面臨較大衝擊,付鵬認為,中國後續會繼續發力基建以保證經濟增速。但當前對政策要求應更加精准,也就意味著水不可能漫放,後續還要觀察疫情擴散的具體情況。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物價屬於短期擾動,未來的主要任務是防需求不足,這就為貨幣政策操作提供了空間,可考慮盡快降息、降准,給企業和金融市場都提供強力的信心。另外,在經濟困難的時候發展股權市場,加大股權市場的融資,讓更多的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入實體經濟,在非常時期也屬於不錯的宏觀調控工具。

  面對外需可能突然銳減的風險,中國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值得回顧和反思。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提出,外需短期內大幅下滑,如果要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必然需要擴大內需的政策及時應對。此次新冠疫情若在全球擴散,引發出口需求的大幅下滑,同樣需要政府出手干預,不可因噎廢食,但也需要總結當年政策應對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梁紅認為,借此次疫情的壓力,可以加速推進以下幾方面的改革進程,既保增長,又加速經濟發展的高質量轉型。首先,在“因城施策”框架下增加房地產政策靈活性,下決心改革公積金制度,盤活閑置儲蓄。其次,基建投資應向公共衛生、大城市基礎設施、環保等民生領域傾斜。第三,進一步提升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比例,以支持社保繼續降費,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最後,建議進一步推動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領域的改革開放,促進重要的服務業領域高質量發展。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閆晶瀅、張婷婷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