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屢教不改的越權APP該紅牌伺候了!
http://www.CRNTT.tw   2019-12-26 08:01:36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真真是“餘年有慶、與君再逢”——

  12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第一批)通報》。通報稱,截至目前,尚有41款APP存在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為用戶賬號注銷設置障礙等問題,未完成整改。其中,騰訊QQ、QQ閱讀、新浪體育、小米金融等赫然在列。

  這些如雷貫耳的大企業,在APP侵權問題上難有作為,這究竟是個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呢?

  看起來,這是個哈姆雷特式的難題。如果說是能力問題,這些在各自領域執技術之牛耳的“帶頭大哥”,怎會在低端的挖坑設套上執著痴迷?更何況,“自查自糾階段共8000多款APP完成整改”。如果說是態度問題,這些在企業社會責任上拍著胸脯許諾抒情的“互聯網大佬”,估計在接下來的年會上也要表演“不忘來時路”,卻何以在雷霆查糾之後還有諸多問題昭然若揭?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協會指出,QQ音樂、攜程旅遊、快手等14款APP存在多個問題。此後9月15日,公安部點名批評陌陌、墨跡天氣、雲閃付等,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超範圍采集公民個人隱私等。隨後的11月,工信部組織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工作,第一階段工作重心是,給APP服務提供者留出一定時間開展自查自糾。按理說,前車之鑒也不少、改過自新的也不缺,為什麼這41款APP在雷打不動的老問題上痴纏難決?

  思來想去一句話——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小軟件、大權限,借服務、全窺探,在不少APP的運營邏輯裡,基本是“用戶的地盤我做主”。如果說小公司存在僥幸是玩火自焚,那麼,大企業屢教不改則是知法犯法、以身試法。今年央視“3.15”晚會上爆光的APP肆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導致用戶受到電話惡意騷擾、甚至財產被侵害、權益被踐踏的現象觸目驚心。

  小的不說,大處而言,《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已逾2年多,《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最新版徵求意見稿業已公布,這些在低級錯誤上死不改悔的企業,其完備的法務制度敢說“不知法、不懂法”?亂象之處,暴利使然。權益之殤,利益之禍。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公民即網民、網絡即生活,這個時候,如果任由互聯網企業成了長袖善舞的“霸道總裁”,不僅全面法治蒙羞、公民權益受辱,網絡強國建設也難言闊步朝前了。

  好在今年11月4日,工信部宣布啟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按照安排,整治從三個階段實施,分別為企業自查自糾階段(通知印發之日起至11月10日)、監督抽查階段(11月11日至11月30日)、結果處置階段(12月1日至12月20日)。換言之,三個階段過去,這41款APP仍是“後知後覺”。

  落後就要挨打,裝傻就得挨罰。通報稱,上述APP應在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很多人會關心如何處置——根據此前工信部發布的《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具體措施包括責令整改、向社會公告、組織APP下架、停止APP接入服務,以及將受到行政處罰的違規主體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或失信名單等。

  以案說法也有了、實名通報也做了,給足了這些疑似違規違法APP們醍醐灌頂、立地成佛的時間和機會,如果邁入新年之前還是依然故我,高高舉起的板子恐怕就不能、也不該總是輕輕放下了。畢竟,不談什麼殺雞儆猴的快意,起碼在法治邏輯之內,罪罰相當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目前,中國移動應用市場上有500多萬款APP。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上,它們亦是重中之重且關係到億萬民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現實課題。只是,在APP的江湖,如果總是約談或者點名,沒有點“永久下架”或“終身禁入”的紅牌伺候著,這個利來利往的市場,能敬畏說起來剛性的規矩與秩序嗎?事前要管、事後要罰,管好罰好,事中才可能守底線、不逾矩。

  來源:中國網   作者: 鄧海建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