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12月16日10點58分,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2019年第600億件快件誕生。這意味著,今年全國人均使用快遞包裹的數量超過42件。
經濟日報發表時評人馮海寧文章表示,快遞年業務量再創新高,不僅意味著中國快遞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也意味著“快遞經濟”對於就業、宏觀經濟增長、脫貧攻堅等方面的貢獻越來越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內在活力。
文章分析,從行業視角看,今年第600億件快件誕生,說明中國快遞業從服務能力到市場需求,都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以服務能力為例,目前中國快遞法人企業達2萬家,其中包括7家上市公司,從業人數已超過300萬人。此外,快遞業向冷鏈、快運、倉配、即時配送、現代供應鏈、智能化等方面拓展,極大地提高了服務能力。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快遞年業務量不斷刷新,反映出中國經濟活力十足。因為快遞業務增長與網絡購物增長呈正相關關係,而網絡購物增長則說明居民消費旺盛,這一點也能從“雙11”“雙12”電商不斷創下成交量紀錄中得到印證。當消費活力不斷釋放,我們就有能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有學者分析說,除了通過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評判經濟運行狀況,今後還應該把快遞業務量作為觀察經濟的指標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第600億件快件誕生,不僅反映出快遞業務“量”的增長,也間接反映出快遞業務“質”的變化。這是因為,如果沒有“質”的支撐,“量”也不可能創出歷史新高。道理很簡單,如果快遞行業服務效率低、服務態度差、安全無保證,行業整體業務量不可能屢創新高。國家郵政局公布的第三季度快遞服務質量顯示,全國快遞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快遞服務消費者滿意度穩步提高。具體表現為,用戶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得分為78.2分,同比上升0.1分,環比上升0.2分。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為58.87小時,同比縮短2.3小時;72小時準時率為76.50%,同比提高1.57個百分點。
這些成績得益於從行業主管部門到快遞企業都日益重視服務質量,也緣於行業法規的不斷完善。比如,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對規範快遞服務起到了重要約束和指引作用。又如,快遞服務質量提升聯席會議以及各地郵政部門委托第三方對快遞服務滿意度進行調查,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章指出,即便如此,快遞行業服務質量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如今年“雙11”期間,有媒體調查發現,雖有自動化設備輔助,但仍存在暴力分揀現象。而一些快遞企業在丟失、損壞用戶物品後,給出的賠償標準與用戶實際損失相差巨大,也影響到快遞行業的信譽。
因此,快遞行業不能因為“量”的增長而忽視“質”的進一步提升。未來應以問題為導向,持續提升服務質量,促進快遞行業取得更大發展。這既需要快遞人員提高自身素質,也需要快遞企業不斷完善管理,更需要行業監管部門不斷完善監管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