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比申遺成功更有價值的“良渚啓示”
http://www.CRNTT.tw   2019-07-14 05:03:32
這是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門口的石碑(2018年10月1日攝)。 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個距今有5300到4300年的古文化遺址,證實了中華文明在約5000年前便已進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國家階段,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特征提供了最完整、最重要的考古學物證。

  美國《僑報》7月10日載文《比申遺成功更有價值的“良渚啓示”》,文章說,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中國現有55處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價值僅是群星中的璀璨一顆。然而,良渚遺址卻以其獨特的保護開發方式,成為中國考古、古文化遺址保護的“新樣板”。

  首先,良渚遺址保護在考古之外。

  從客觀條件講,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并不容易。良渚地處長三角人口稠密區,同時也是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人口活動頻繁。同時,潮濕的土壤環境也給遺址保護帶來難題。

  良渚遺址雖然發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但是2007年“良渚古城”的確認,使考古進入新的階段。保護始於出土之前,保護勝於考古之外,成為良渚遺址保護的新經驗。

  良渚遺址保護堅持共建共享原則,堅持保護工作讓當地人支持,成果讓原住民共享。通過利益、情感和價值紐帶的串聯,夯實遺產保護的民意基礎。除了對遺址內農民、村集體、企業進行經濟補償外,還開展遺址區內村社文物保護工作實績考核,采取“以獎代補”、轉移支付的方式,支持遺址所在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事業改善,增強原住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激發原住民保護遺址的熱情。在不少古文化遺址中曾是“阻力”的原住民變成了保護“助力”。

  而在遺址周邊發展文旅產業,土地出讓金則反哺文物保護,同時引入市場主體參與遺址保護,也讓文物保護擁有充裕的資金保障。

  其次,開發獨具遺址文化特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