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造節”不能只盯著天量交易
http://www.CRNTT.tw   2019-06-22 07:32:52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今年“618購物節”大幕已落,不少電商盤點戰況之後,紛紛曬出了各自的成績單。不出意料的是,今年幾大頭部電商企業均再次刷新了交易額紀錄。天量的交易數據,既是中國電商行業穩步增長的真實寫照,也是觀察消費趨勢的微觀窗口之一。

  這些年來,以“618”“雙11”等為代表,一些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子,在幾年之間被電商企業打造成“購物狂歡節”。電商“造節”的最大價值,是完成了對國內消費者的網購消費啟蒙,使網購成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也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與10多年前單一的線下消費相比,網上購物更快捷、品類更豐富、生產者與消費者關係日益扁平化,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實惠。同時,電商“造節”也倒逼相關行業加速技術創新、改善服務體驗。最為典型的是,快遞行業從最初幾年頻頻“爆倉”到今天的相對有序,其背後是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以及行業標準的不斷建立和完善。

  然而,對於電商企業來說,儘管交易數據再次創下新高,但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隨著網絡購物用戶規模乃至整體網民數量增長率下降,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消退,新流量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正如“樹長得再快不會長到天上去”,電商購物節不斷刷新紀錄的交易數據,也遲早有一天會迎來拋物線的頂點。

  更重要的是,隨著消費加快升級,消費者的低價偏好已經不再那麼明顯。與1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消費者追求更好的網購體驗、更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他們更關心如何保證線上線下商品同質、消除支付環節風險、提供良好售後服務、提高網店賣家信譽等。

  同時,電商“造節”產生的峰值消費現象,儘管讓網購平台交易額屢創新高,但對於供應鏈上下游的生產企業來說,被裹挾著進入各種購物節膠著的戰局,要應對短時間內集中釋放的消費需求,卻是一場巨大的考驗。這些年來,許多企業在設備、訂單、物流、銷售等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到“618”“雙11”等消費時點帶來的峰值效應,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企業全年生產資源的配置。一些生產企業反映,網絡購物節雖然熱鬧,賺了吆喝,但大促期間讓利之後並沒有賺到多少錢。

  因此,電商“造節”之後,如何在一天的低價狂歡之外,解決新的“痛點”,在接下來的每一天裡讓每一個消費者受益?如何實現電商與供應鏈上下游生產企業共贏?這些都是比屢創新高的交易數字更值得電商企業集體思考的問題,也是在“造節”等營銷方式創新之外,考驗企業內功的地方。要實現這些目標,有賴於電商企業未雨綢繆,以自我顛覆的勇氣,持之以恒的創新,為滿足消費者更高需求提供更多方案,打造更加風清氣正的網購環境,唯有如此,才能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鳴 澗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