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吃掉“美國午餐”的不是中國
http://www.CRNTT.tw   2019-05-16 09:36:19
這是在中國上海的一家超市內拍攝的美國牛肉。(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美國的經濟問題源自美國的政策,與中國無關。或許最具傷害性的這類政策,是2000年美國政府廢除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也稱《1933銀行法》——編者注),為“賭場式銀行”業務鋪平道路,最終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和“大衰退”。

  香港《亞洲時報》5月13日載文《不要把美國的經濟困境歸咎於中國》,文章說,20世紀20年代,肆無忌憚的借貸導致美國金融崩潰,進而導致《1993銀行法》的出台。該法案禁止商業或者零售銀行參與風險性投資,并將這些銀行置於嚴格的美聯儲管理制度之下。與此同時,投資銀行活動也被密切監管。《1933銀行法》對美國銀行業起了穩定作用。不管出於什麼考慮,廢除該法案都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

  同樣對金融體系以及經濟有傷害的是“次級抵押貸款(次貸)”。次貸被發放給了信用記錄、財力和工作條件較差的消費者。而次貸到期後,大多數人無法償還貸款,最終導致大規模抵押品贖回權喪失,房地產出現泡沫。發達經濟體尚未從最近這場金融危機中恢複。但是,有些國家不是承認糟糕的政策導致金融和經濟混亂,而是指責中國。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將金融危機歸咎於“亞洲儲蓄過剩”。他的邏輯是儲蓄過剩降低利率,“誘使”美國政府、公司和消費者掉入“債務陷阱”,無法償還貸款。伯南克是錯誤的,原因如上所述;將責任推給儲蓄過剩,就像罪犯狡辯說是銀行“引誘”他去搶劫一樣。

  指責中國似乎是美國外交政策圈熱衷的消遣。最新的例證是美中貿易戰,發動這場戰爭的借口是中國“吃掉美國的午餐”,但事實恰恰相反。蘋果等美國企業利用中國勞動力相對廉價的優勢,正在賺取巨額利潤。美國《對話》期刊的數據顯示,中國每生產一台iPhone得到的利潤不足8.5美元,而這款手機的售價卻要大約650美元。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