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經濟特區
“開放”旨在讓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吸引外資,利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經驗,從源頭上避免社會經濟災難,進一步引領國家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中國從此開始飛速發展。
中國設想打開中國邁入市場經濟和國際分工的大門,因此在靠近海上貿易路綫的沿海設立了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實施特殊的經濟政策,包括使投資者受惠的各種措施:免稅、資本流出許可等。事實上,經濟特區借鑒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并且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經濟模式的試運行平台以及吸引外國投資和技術的源泉。
深圳是展示中國經濟奇跡的“橱窗”,這個經濟特區的發展指標令人驚嘆。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在2017年達到2.8萬億元人民幣,2017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約為2.2萬億元人民幣。
其他經濟特區同樣也實現了不可思議的增長:198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僅有57.2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不到3個億。到201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62.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4億元。由此可見,中國改革開放的想法得以落實。
創造人間奇跡
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這個指標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約15%,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中國GDP排名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而且據世界銀行統計,比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中國已經超過美國。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超過美國、日本貢獻率的總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