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這是在北京市某幼教機構,家長們帶著孩子正在觀看動畫片。(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中國政府最近為進入幼兒學前教育的民營資本踩下了“急刹車”,出台新的政策大幅度限制以盈利為目的幼兒教育機構。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1月20日報道,1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指出了目前中國學前教育市場面臨的嚴重問題,并嚴格限制了自由資本進入中國學前教育市場的途徑。
《意見》一出,在美國上市的紅黃藍教育應聲下跌。一時間,社交媒體紛紛聚焦這一領域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意見》中指出: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入園難”、“入園貴”依然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之一。主要表現為: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滯後,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保教質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學化”傾向,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幼兒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新的政策定下了未來兩年中國學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標。包括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即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應該達到80%。對於一直專注學前教育創新的業界人士張曄來說,這是新政策中最大的“利”。她向德國之聲表示:“這是一個保基本的問題,特別是對於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用國家的力量,政府目前采取的這種方式可以普及學前教育”,這是新政策中最大的利。
從中國社交媒體的民衆反應上來看,對新政持支持態度的人不在少數。輿論關注的焦點在於目前中國私立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收費過高,而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同時又過低。一名微博用戶在新華社的相關新聞評論區中表示:“提高幼師的待遇,擴建公辦幼兒園,幼兒園收費合理化才是根本。私人幼兒費用太高沒有一個合理的收費明細和標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表示,警惕資本對教育的侵入和傷害是必須的,“不能用善良的願望代替現實”。這位教育學家表示,教育行業是剛需,有穩定的現金流,所以巨額資本虎視眈眈地盯著教育蛋糕,如不設防,教育一旦被資本綁架,其公平性、公正性就不複存在。只有資本通吃的贏利模式,這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一些領域已有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