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國也應積極與海外藥企談判磋商,促使其在華采用“薄利多銷”的方式。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350萬。這個龐大的患者群體,為“薄利多銷”提供了可能。據瑞銀(UBS)介紹,羅氏2017年將化療藥物阿瓦斯汀(Avastin)的中國銷售價格降低近70%,但在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後,該藥的營收實現了約25%增長。
當然《我不是藥神》也給中國了一種警示——“受制於人”,終究會讓自身陷入被動和無奈。這有望推動中國加快加大在救命藥等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而是成為了一股推動中國救命藥價格下降的積極力量。
美國有一部根據現實改變的電影《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反映的美國醫藥體系的漏洞和缺陷,以及一位艾滋病患者與美國藥監局“鬥法”的故事。電影上映後,引發舉國討論,最終推動了美國艾滋病治療體系的改革和進步。我們希望,《我不是藥神》的上映,能促使中國人早日吃上“平價救命藥”。再者,能够推動中國吃藥貴的問題得到緩解,則這部電影的貢獻,就不是奧斯卡獎能衡量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