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擴大開放:防風險強監管擔責任
http://www.CRNTT.tw   2018-06-04 09:18:29
資料圖片:行人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門前走過。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作為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頭戲,金融領域如何跟進,備受關注。近期,相關措施接連出台并加速落地,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更是大幅放寬市場准入。捕捉到擴大開放信號的外資金融機構(其中不少來自歐洲)迅速反應,跑步進入中國市場,希望分享由此帶來的巨大紅利。

  法國《歐洲時報》6月1日載文《中國金融擴大開放:防風險,強監管,擔責任》,文章說,包括金融業在內的這一輪擴大開放,是中國的主動行為,其正面意義十分明顯。這既是中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要,也是中國金融行業歷經發展之後的升級之舉。

  本世紀初,外資金融機構赴華潮起之時,市場曾驚呼“狼來了”。這一次,市場的反應稍顯平靜,也更趨理性,顯示中國金融行業已具備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條件。近年來,從放開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到“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的“通車”,再到“滬倫通”接近實施、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原油期貨上市等,中國金融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影響力明顯提升。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規模、層次,以及多樣性,為新一輪開放提供了空間。

  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一度為中國金融業帶來了產品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變化,也倒逼中國金融政策不斷革新、前行。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轉變,金融業也需要尋找服務經濟轉型和未來經濟結構的新路徑。如何進一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適應企業、資本“走出去”需要,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仍然是一個有效途徑。

  過去數十年,世界經濟發展起起伏伏,金融市場波譎雲詭,中國這廂卻相對平穩,受危機波及較小。在總結原因時,一個普遍的理由是,中國金融市場的相對獨立和金融改革的漸進,為抵禦風險設置了一道屏障。如今,中國金融業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是不是意味著抗風險的堤壩就不起作用了?

  這實際是一個平衡開放和風險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開放都不是一放了之,中國也不例外,把防範金融風險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且定下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綫。如何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開放程度相匹配,這將是考驗中國金融改革智慧的關鍵。

  從目前中國相關金融機構的表態來看,主要會從如下幾個方面發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