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漣漪效應”
作為一名普通打工妹,埃達不關心這些大政治。給中國企業打工幾年後,她存了1000美元,要去中東闖天下。
德裡森發現,中國赴埃塞企業造成了一個移民的“漣漪效應”:埃塞赴中東地區打工的婦女(很多成為家傭)人數隨中國赴埃塞企業的增長而增多。
在中國投資開始大規模進入埃塞的2008年到2013年,埃塞勞動和社會事務部的數據顯示,登記在册離開埃塞的婦女人數從幾千人猛增到約50萬人。這還不包括大批沒有登記在册通過紅海和也門的陸路前往沙特阿拉伯等國的婦女。
2013年,沙特阿拉伯政府把近16萬名埃塞“非法打工者”遣返後,埃塞政府不再通過官方正式途徑向中東輸送勞工。但仍有很多埃塞人在走這條路,去不了沙特阿拉伯就去科威特、阿聯酋等國。
和丹指出,對於東非婦女來說,中東國家的吸引力,除了文化和宗教共性之外,還包括這一地區比自己國家收入高好幾倍。一個女性家傭,在肯尼亞、索馬裡和埃塞等國每月收入不超過100美元,而在沙特就能賺400美元。如果做一些像理發師或化妝師之類的工作就能賺高達1000美元。
對於埃達來說,為在埃塞的中企打工,讓她解決了生存問題,但無法滿足她的發展需求。她希望今後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她攢足了去中東的路費和中介費,也希望像中國的工程師為經濟利益和前途理想遠赴重洋到非洲工作一樣,到中東“闖天下”,找到自己的生活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