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在經歷2016年“陣痛期”後,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新高,達到559.11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伴隨對內容生產的重視,2017年電影行業投資數量與金額首次呈現“雙銳減”,電影“減量提質”效果初現。
新華社報道,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猛。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銀幕數量超過5萬塊,首次超越北美。消費升級與大眾文化消費觀念的變化,為中國電影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電影產業對於其相關產業的帶動效益顯著,推動了電影票務平台、視頻平台、數字化媒體,甚至金融與電影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
儘管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消費基礎提升了電影市場的創投熱情,但受電影產業轉型升級等影響,中國影市投資行為趨於理性和平穩,2017年全年發生在電影產業的投資數量與金額首次呈現較為顯著的下降。據品途智庫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電影產業投資金額為14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45億元下降42%;投資數量較2016年下降26.2%,甚至低於2015年的數量。
中信證券傳媒文化互聯網分析師肖儼衍等人分析認為,中國電影行業減量提質的效果初現。2017年票房超過10億電影達到15部,出現了《戰狼2》《羞羞的鐵拳》等現象級影片,這一數字在2016年僅為9部。電影票房主要增長驅動力從渠道轉向優質內容供給驅動,電影行業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耕細作。
從投資的領域分布來看,比起製作發行,資本更青睞優質原創IP的獲取和創新。2017年發生在IP創作領域的創投數量首次超過製作發行領域。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張慧瑜認為,市場、機構、消費者對電影的選擇和認識日趨理性,電影行業的競爭已從製作發行、銷售,向產業鏈兩端進行拓展,特別是優質內容成為電影口碑與票房的保障,由此帶來的商業價值和變現可能性更為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