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孫堅(音)小學畢業後便沒上過學,從13歲開始在外資工廠打工,在好幾家皮革加工廠摸爬滾打過,最後才開了自己的廠。21世紀前十年末期,中國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年增速超過10%,孫堅的工廠利潤率受到擠壓,他考察了幾個海外目的地,最後選定尼日利亞。2011年,他在尼日利亞建了一家大型瓷磚廠,雇傭規模現已達到1100人,利潤率比國內高出40%。
除經濟利益外,中國制造商紛紛奔赴非洲還有別的原因。當被問到在一個頻繁斷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國家建立技術型工廠是否覺得任務艱巨時,人福醫藥集團埃塞俄比亞負責人唐玉忠(音)談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他說:“幾十年前我們居住的地方連像樣的屋頂都沒有,就是鋪些茅草,沒有電也沒有水。如果那樣的情況都能建廠,埃塞俄比亞為什麼不能?”
打入非洲市場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前不久,贊比亞等非洲國家經歷了經濟衰退,不少投資者打了退堂鼓,一些企業家也紛紛離開,但不管怎樣,中國企業家都給非洲大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歐美國家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已所剩不多,無法為發展中國家啓動它們所需的工業化,而從歷史上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全面經濟增長的最可靠的道路。發展中國家的下一個機遇,可能仍是尋求中國企業家的幫助,發展出健康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