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商報》10月20日報道,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高投資下的大規模廉價生產模式已經過時。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站在岔路口。
幾本新書總結了中國近年來的發展并對國家可能的發展方向作出展望。銀行業專家史維平對中國未來的預測較為善意。他的著作《中國銀行業轉型》是對所有中國經濟崩潰論者的回擊。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挑戰,比如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提高。但中國大銀行的情況比歐美分析師所認為的要好很多。
不過,影響中國形象和中國未來的不一定是大銀行、大企業或政治家。長期擔任駐華記者的約翰尼•埃爾林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社會中的普通人。他在《閱讀之旅——北京》一書中講述賣菜小販王建平(音)如何把羅勒引入北京,以及劉陽(音)如何發現自己對奶酪的熱愛并成為第一個在法國學成出師的北京奶酪匠。
埃爾林能捕捉到這些故事是因為他是一位“中國通”。埃爾林是1975年首批赴華留學的德國大學生之一。40多年來,他親身經歷了中國從曾經的發展中國家向經濟大國的崛起。恰恰是小人物的命運解釋了中國的經濟成就帶來了什麼:排除萬難實現自我理想的勇敢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