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天文學家葉永烜:兩岸學術研究環境有落差
http://www.CRNTT.tw   2017-07-11 00:37:09
葉永烜。(中評社 黃文傑攝)
  中評社桃園7月11日電(記者 黃文傑)德國籍華人天文學家、台灣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科學所教授葉永烜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看看大陸砸重金力邀諾貝爾獎得主主持實驗室,提升學術研究成果,反觀台灣的大學只能拼命要“救命錢”,形成強烈對比。他也坦誠,兩岸的學術研究環境與條件確實有落差,台灣的大學國際排名不斷落後,只能說非戰之罪。

  葉永烜,1947年生,原籍廣東梅縣客家人,出生南京,澳門成長,入籍德國,1982年與歐美科學家共同提出的“卡西尼探測土星”跨國計畫,為人類史上首次深入探測土星的計畫,現為中大天文所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去年榮獲中央研究院第31屆院士。

  葉教授除卓越科學成就之外,同時也是一位業餘畫家,“雲的兩邊”油畫個展10日在校內藝文中心舉行開幕,讓外界看見天文學家特有的人間美畫,會後接受中評社訪問。

  中評社問,今年4月,兩位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同日落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包括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以及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同時在深圳成立。

  葉永烜告訴中評社,(大陸)邀請諾貝爾獎得主來主持實驗室,世界各國也是如此,印象沒記錯的話,馬來亞大學也是如此,過去台灣也有這樣的作法,因為找諾貝爾獎得主,這就好像找到“高檔貨”,確實可以提升自己國家學術研究地位。

  他說,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想想,台灣是否沒有展現企圖心?因為沒有企圖心,就不會有動力去推動這樣的學術研究,確實蠻可惜,實際上兩岸環境還是有所差異,光深圳的GDP(生產毛額)來看,深圳早就超越台灣,連續4年都領先台灣,估計2018深圳GDP會超越香港。

  葉永烜說,把深圳打造世界領先的地位,過去台灣也是擁有這樣的精神,問題在於,這些學者的講法或建議,我們都沒有辦法去實現,自然會抱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