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中國環境監測總站9月30日發布的空氣質量預測顯示,國慶假期前4天,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儘管在10月4日夜間,空氣質量將隨著冷空氣的到來開始好轉。參與空氣質量預測會商的多位專家提醒說,國慶假期的污染有可能是今年秋冬季空氣污染的先聲,要實現藍天達標,還得大力減排。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員王自發說,多個預測模型已經證實,受厄爾尼諾氣候的影響,今年秋冬季,我國北方預計會出現南風多、逆溫時間長、靜穩天氣多等特點,這些氣候特征都非常不利於空氣擴散,容易造成污染積聚。建議各地應提前做好應急預警,加大減排力度。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區域PM2.5的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以北京市為例,前8個月PM2.5平均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這已十分接近國務院2013年所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目標,即北京2017年要實現PM2.5平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
環保部大氣污染防治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1月~8月北京交出PM2.5平均濃度下降的成績單,與京津冀地區正在推進的散煤清潔化行動、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整治措施等密不可分。京津冀三省市每年散煤消耗近4000萬噸,是冬季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從今年年初起,三地就開始在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和農村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改變了長期以來北方用煤做飯、取暖的生活習慣。
前8個月的數據,以及京津冀地區散煤替代的進程都為全年藍天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但令專家們擔憂的是,今年厄爾尼諾現象的後續影響,有可能使全年的努力大打折扣。
今年年初,有專家頻繁預測,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我國長江流域等局部地區夏季出現汛期,情形與1998年相似。事實上,今年夏天,長江流域多地確實遭遇暴雨的輪番襲擊。
王自發說,雖然1998年因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長江洪水令不少人記憶猶新,但當年冬季,我國北方地區也遭遇了厄爾尼諾現象的後續影響,空氣濕冷,霧霾嚴重。目前多個研究模型預測到,今年冬天,我國北方依然躲不開厄爾尼諾的影響,屆時可能會出現南風多,靜穩天氣多,逆溫天氣多的三多特點。
王自發進一步解釋說,若京津冀地區刮南風,空氣質量往往更差;逆溫層低,容易導致污染物蓄積,難以擴散;靜穩天氣只要連續在北方出現四五天,空氣質量肯定大幅下降。這些都是京津冀實現藍天目標的攔路虎。
其實,相同情況在2015年已經出現過。去年前8個月,北京的空氣質量一直保持較好的水平,但在10月底、11月初,兩輪重污染過程一下子拉低了全年空氣質量的平均數,未能實現藍天目標。所以,在今年采暖期來臨之前,專家們就開始發聲,建議京津冀地區要重視厄爾尼諾現象給藍天帶來的高風險。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今天介紹說,環保部已經在采暖期來臨之前,要求京津冀地區提升應對重污染天氣的能力。
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建成“大氣重污染過程應急管理決策平台”。據介紹,這個決策平台集成了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應急預案啟動情況、應對措施清單、企業活動信息和在線監控數據、熱源遙感情況等環保大數據,提升大氣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也由過去“大水漫灌式”的減排方式轉變為精准減排。
此外,環保部要求京津冀地區要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並對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制定各級別預警減排力度底線,明確應急狀態下不同行業減排措施的具體工藝流程和停限產設備。目前,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滄州等城市已基本完成預案修訂工作,京津冀其他城市的預案修訂工作也在加緊推進。
環保部大氣污染防治司有關負責人說,面對今年有可能出現的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從今年11月至明年2月,環保部每月將組織開展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公布一批不能達標的企業名單,及時曝光,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利用衛星遙感手段,每日通報秸秆露天焚燒情況。對污染嚴重的城市,將進行常態化暗查,直接曝光違法的行為,採取約談等方式,督促政府部門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說,今年冬天,老天不幫忙,只有靠人努力,才有好天氣。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