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多重復合博弈下台灣當局南海政策的新發展
http://www.CRNTT.tw   2016-10-18 00:42:56
馬英九總統當局的南海主張論述具有一致性,未有妥協與退縮。
  中評社╱題:多重復合博弈下台灣當局南海政策的新發展;作者:葉正國(武漢),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講師、法學博士。

  近年來,各方圍繞南海問題相互角力,南海局勢風雲變幻,不斷加劇和升級。南海問題跨越了政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的分界線,是涉及國際、區域和兩岸層面的重大議題。雖然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基本立場和政策一致,由於受國際政治的影響和兩岸身份認知的歧異,台灣當局的南海政策發生微妙的變化。只有進一步認清南海局勢的變遷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才能完整認識和解釋台灣當局的南海政策,理解背後的政治邏輯。

  南海事務的多重復合博弈及台灣角色

  海洋主權歸屬劃定是南海爭端的本質,但背後涉及複雜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尤其是南海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尤其是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南海問題日益複雜化、法律化、衝突化、軍事化和國際化。總體來說,各個國家或地區圍繞南海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域外大國積極介入。美國將南海作為對中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平台,不斷加大資源投入和戰略注意力;日本企圖成為正常國家甚至政治軍事大國,南海則是重要戰略通道,不斷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海上安全合作;①印度積極推進東向政策,不斷加強與南海周邊各國的政治經濟安全防務關係,擴大南海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②澳大利亞也不斷躍躍欲試。③當然,雖然這些國家積極參與南海爭端,在應對中國的立場上一致,但內部也存在分歧。第二,在域外國家的影響下,南海其他聲索國不斷轉換策略,近來逐漸在對付中國的立場上趨向一致,然而內部也有較大的分歧。第三,東盟和兩岸層面。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他聲索國推動南海問題東盟化,但聲索國與非聲索國也存在著分歧,很多國家與中國更是合作大於衝突,加上東盟決策模式的結構化問題,南海議題東盟化短期內難以實現。④同時,兩岸雖然對南海的主張基本相同,也存在很多分歧,雙方已經開始競爭。當然,各個層面間的主體也存在著博弈,如越南雖然需要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提供幫助,但又不能與美國走得太近;美國雖然刻意針對中國大陸,但也需要在各不同主體間進行均衡,必須考慮到中美關係的大局。各方雖然在南海議題上存在著競爭,但在很多問題上也存在著合作機會,不同領域呈現不同特徵,甚至存在著相互衝突,需要進行利益均衡。因此,南海事務開始交錯組合,分為不同層次和領域,各方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將在南海的政治、軍事、經濟甚至非傳統安全等綜合起來作為談判和競爭的籌碼,兩岸、東盟各國、六國七方和域外大國在各自層面相互間博弈,不同層面的各方也相互博弈,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博弈也不一樣,並且不同主體之間的博弈也呈現多重性,如東盟各國對美國的南海政策就存在著搖擺、謹慎和熱切等不同的認知和反應。⑤當然,南海事務也有相互依賴性,但相互依賴具有脆弱性、關聯性、不對稱性和敏感性,競爭具有多維性和復合性。這種多層面交互博弈結構就是多重復合博弈。

  在多重復合博弈結構下,台灣在南海問題上既要維護與大陸的關係,又要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還要維繫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對大陸來說台灣是解決南海問題的支點,對其他國家來說台灣是牽制或對抗大陸的重要工具。台灣在南海事務多重復合博弈結構下面臨著三種選擇:一是完全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放棄對南海爭議海域主權的要求;二是與大陸合作,共同對抗美日和其他聲索國;三是作為言行低調的聲索方,選擇適當時機和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顯而易見,台灣的南海政策存在兩難,第一種和第二種或者會引起大陸不滿,喪失戰略利益;或者會影響與美日以及東南亞各國的關係。因此,台灣選擇第三種最符合自身利益,試圖在南海問題中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者和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的角色。與南海問題比較起來,台海穩定對美國的戰略價值更大。美國要使台灣在南海問題上起到牽制中國的作用,但也不會將台灣作為直接工具,底線是不幫大陸忙。⑥與此同時,如果台灣過度傾向和配合美國的南海政策,則會失去大陸的信任,影響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當然,台灣如果毫無作為則在南海問題上被國際社會孤立,最終被邊緣化。因此,台灣利用各方的優勢和訴求,維持各方勢力的均衡,從而提高台灣在南海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塑造有利於台灣的南海地緣政治格局。

  台灣當局南海政策的新動向

  在南海事務多重復合博弈下,台灣當局的南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國際政治情勢、兩岸關係和內部政治生態平衡的產物,已經逐漸走出了兩蔣時期基於民族大義和祖宗財產的時代,轉變為以台灣利益作為出發點。這是台灣安全和身份困境的縮影,相對來說缺少獨立性。

  (一)台灣南海政策基調的二元化

  台灣國民黨當局南海政策的基調是在堅持“主權在我”基礎上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與和平解決爭端,對任何國家以任何理由或方式主張或佔據都一概不承認,這些是底線。馬英九總統當局的南海主張論述具有一致性,未有妥協和退縮。歷次政治聲明都宣稱南海諸島及其周遭海域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以及海域,即“無論就歷史、地理及國際法而言,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山群島及周遭水域,都屬於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及水域”。在這種政策導向下,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中,台灣認為本案與中華民國完全無涉,中華民國政府對相關判決概不承認,亦不接受。同時,美國要求台灣澄清U型線的法律性質及其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關係,放棄歷史性權利的主張,從而對中國大陸的U型線的權利主張釜底抽薪,但並沒有澄清。

  基本南海政策是台灣南海戰略的體現,具體政策實施則是戰術選擇。雖然台灣不斷宣示南海主權,但在具體政策上難有強有力的作為,只能創造模糊空間,保持彈性,進可攻退可守。台灣當局的南海政策的重心在堅持維持現狀,採取低姿態,除太平島外均未採取實際行動,堅持不挑釁和重防禦的政策,甚至可以說是軟弱被動,避免南海區域衝突,很多動作都是比較被動,只是臨時的響應性。時任台灣國安局長楊國強在接受立法院諮詢時說:“我們要親美和陸,應要冷靜扮演和平角色,保持警覺性,保持和平模範生”,“我們建議不要表達立場,做一個最佳平衡的砝碼。”⑦因此,台灣的“南海和平倡議”主張在“不會損害各當事方的主張或阻礙未來在南海地區達成最終協定”的情況下讓南海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姿態宣示高於實際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