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在山西晉煤集團古書院礦,一位礦工拿著頭燈走出井口。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如果“不要與美聯儲對抗”是宏觀交易的第一准則,那麼原材料市場的第一准則肯定是“不要與中國對抗”,這是煤炭交易商正在發現的一個真理。此前中國計畫強制執行每周5天工作制以削減過剩產能,此舉顛覆了市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29日報道,自今年3月以來,熱煤價格已上漲20%,中國交易商被迫搶購海運市場的貨源或削減庫存。據此前報道,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就煤炭去產能研究舉措,包括暫停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淘汰落後產能、引導“僵屍企業”退出等舉措。未來三年,中國將關閉4300家煤礦(總產能約為每年7億噸),分流人員100萬人。中國政府將為此斥資45.7億美元(約合300億元人民幣)。
煤炭價格上漲令很多市場參與者措手不及,此前他們押注熱煤價格經歷又一個價格下跌之年。
交易商表示,至少有一家大型參與者在旨在對衝價格下跌的大筆交易頭寸上失手。他們說,一家生產商曾在場外交易市場向銀行賣出認購期權。這些交易被稱為抵補頭寸,只要價格一直下跌就能盈利。但現在情況變了。認購期權賣家將在交易之時斬獲一次清償權利金,但在期權持有人行權時須以特定價格或在特定時間交付資產。隨著整個6月煤炭價格出現上漲,面對日益加劇的認購期權虧損,交易商們表示,這家生產商被迫買入期貨合約以對衝其頭寸,但該生產商試圖購買的期貨合約數量非常大,以至於推高了煤炭價格。市場認為,這些認購期權將在9月和12月到期,這是交易商們認為2016年煤炭價格可能已經見頂的一個原因。
“看跌熱煤價格的今年被提醒,與中國對抗是不明智的,”麥格理大宗商品研究主管科林•漢密爾頓表示,“只要中國仍是重要的熱煤進口國,它就會設定價格。” |